9月20日至21日,市長隋軍深入周寧、古田開展“四下基層、四解四促”活動,察看第14號臺風“莫蘭蒂”災情,指導災后重建、生產自救工作,協調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等工作。
在周寧,隋軍察看了三嘉鋼鐵項目,走廠區、聽匯報,對企業生產、市場、環保、規劃及存在困難等情況作了詳細了解。她說,三嘉鋼鐵有規模、有產能,對周寧經濟發展貢獻大。但目前產品低端、類型單一、附加值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希望企業能夠清醒認識、把握機遇,下定決心、練好內功,發揮主體作用,瞄準行業和政策最新動態,加強技術改造,促進創新發展,擴大先進產能。要落實各項環保措施,改進環保設備,加強自我巡查,實現節能減排、清潔生產??h委縣政府要科學引導、強化服務,加強要素保障,為企業擴大規模、加快發展創造條件。
工程車輛往來不絕,隧洞內機械聲不斷,省、市重點項目周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目前該項目建設整體按序時推進,但也存在著征地征林滯后、耕地占補平衡指標不足、項目施工交通存安全隱患等問題。隋軍在施工現場看規劃、聽介紹,了解項目進度,協調解決問題。她指出,該項目投資大、規模大,關系地方發展、惠及一方民生??h委縣政府與項目業主要高度重視、增進共識,依法依規、共同配合,扎實推進項目各項工作落實;要算大賬、抓效率,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同時,能快則快推進,全線鋪開工作面,完成更多實物量,確保在年底前啟動主體工程建設;要密切關注生態安全,組織保護性施工,實現項目施工與自然生態的協調、共融,力爭打造精品生態項目。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周寧縣傾力打造福建省全域旅游試點縣的關鍵一環。為此,周寧縣在9個鄉鎮62個村著力開展農村公路綠化提升工程。隋軍察看了綠化提升工程建設情況,肯定了現階段建設成果。她說,道路也是一處景觀,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凸顯群眾主體作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規劃實施具有鄉土風情、經濟型的綠化帶,保持鄉村特色和風貌。
禮門星村建設項目集造福工程、地質災害點搬遷、危房改造、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于一體,涉及300多戶群眾。隋軍指出,易地搬遷脫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也是貧困戶實現安居樂業的基本保障。要加大力度推進新村建設,惠及更多貧困戶;要以旅游產業為拉動力,推進集鎮建設、產業發展,帶動搬遷群眾脫貧增收。在察看了鯉魚溪民俗特色小鎮項目后,隋軍要求縣委縣政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從長遠發展考慮,完善各個功能區配置,充分預留醫院、學校、道路、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空間,有效促進老城區人口分流,有序帶動新區發展。
金秋時節,喜迎豐收。周寧的田野上、大棚里滿是稻谷、茄子、葡萄、辣椒、無花果等糧食、果蔬。近年來,在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的帶動下,周寧縣設施農業發展蔚然成風,種植效益不斷提高。
如何進一步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是隋軍一直關心的問題。在周寧縣農產品建材線上線下交易平臺,隋軍詳細了解該平臺的運作、特色和發展情況后,對其大膽改革創新、敢于探索發展的做法表示肯定。該平臺由周寧縣供銷社與民營資本共同運營,積極打造省、市、縣、村“四級一體”的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網絡,運營10個月以來,已創銷售額4000多萬元。隋軍說,縣供銷社適應新時期新使命,主動對接“互聯網+”新浪潮,與民營企業合作,進行了一次新嘗試,切實為廣大農民拓寬了增收渠道。要精心培育、發展壯大,立足周寧資源優勢,結合旅游產業發展,著眼開拓全國市場,將周寧品牌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廣泛宣傳。調研中,隋軍還前往周寧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了解情況,鼓勵園區繼續發揮試驗基地作用,引種培育優良農產品,加以示范推廣,進一步促進高山現代農業發展。要堅持走農旅結合路子,實行差異化發展,帶動周邊村莊群眾增收致富。
今年第14號臺風“莫蘭蒂”雖未正面登陸寧德市,但仍造成寧德市多個縣市受災。隋軍十分關心此次臺風災后恢復重建、生產自救情況,前往周寧縣禮門鄉、古田縣多個鄉鎮檢查指導有關工作。
受“莫蘭蒂”影響,古田縣共有3.2萬人受災,房屋倒塌255間,直接經濟損失3.1億元。隋軍先后前往大橋鎮農貿市場、上安章村、寧古路橫坑段、卓洋鄉吉洋村、卓洋村、莊里村等地,實地察看災后群眾安置、基礎設施修復、生產自救工作情況,并聽取情況匯報。
“周炳耀同志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在大災大難面前,沖鋒在前,為廣大群眾著想,我們都要向他學習。”……隋軍來到此次抗臺風救災中光榮犧牲的卓洋鄉莊里村支書周炳耀家中看望慰問親屬。隋軍緊握周炳耀妻子的手,讓她保重身體,鼓勵她堅強面對,表示黨委政府會一直關心他們家的生產生活,并叮囑周炳耀兒子要肩負家庭責任,給予家人更多依靠。
在幾處房屋受損嚴重、倒塌的受災點,隋軍檢查避災點、慰問受災群眾,反復詢問“受災群眾是否妥善安置了?”“吃住有沒有問題?”“房屋修復、重建工作進展如何?”就下一步工作,隋軍強調,要統籌協調,妥善安置。各級各部門要心系群眾,千方百計解決受災群眾實際困難,確保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凈水喝、生病能夠及時就醫。對因災造成的危房,要設立警示標識,加強巡查,在安全隱患排除前,堅決防止群眾回流。要組織力量,重建家園。對因災倒房戶,要結合地災點、造福工程搬遷,加強規劃選址,加快重建進度,完善公共配套,確保在明年春節前搬入新居。要科學指導,恢復生產。及時搶收受災農作物,做好補種補植工作,全力恢復工農業生產,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要廣泛發動,自力更生。爭取各方支援,統籌用好救災資金。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加快生產自救和恢復重建步伐。(記者 蘇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