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龍巖中心城市中山街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一片熱鬧繁華的景象,可是沿街一些店鋪卻顯得有點冷清,店內顧客三三兩兩,顯得漫不經心;一些售貨員或扎堆聊天,或獨自玩手機……
走在龍騰路、龍巖大道、登高路等市區繁華地段,“旺鋪出租”、“低價轉讓”、“本店招租”等廣告隨處可見。
……
如今,“生意難做、店不好開”成為許多店主共同的心病,實體店行業正透著一股寒意。是什么原因導致巖城實體店經營困難、舉步維艱?9月7日至9日,記者就此進行走訪調查。
生意難做怪馬云?
實體店生意不好做,怪馬云?在不少人看來,實體店經營困難,與電商的競爭和分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現在網購這么發達,誰還大老遠過來買東西?”中山街一家服裝店的導購人員告訴記者,來店里看的人不少,但買的人卻不多,她經常發現一些顧客到店里就是試試衣服的尺碼,試完后記住型號回家網購,“店里都快成了‘試衣間’,生意能好嗎?”
和前兩年比起來,市民鐘小姐逛街的次數減少了許多,可是每個月買的東西卻多了不少,打開她手機上的支付寶,從今年5月至8月共支出9000多元,其中有6000元左右是用在網購。“不單單是買衣服、鞋子,還買首飾、化妝品、手機配件、零食、圖書、寵物用品等等,網購不僅方便,而且還更省錢。”鐘小姐說,她經常會發現同樣的商品,網絡和實體店價格相差許多,尤其是衣服、鞋子等商品,有時候的差價竟然達數百元。
僅2014年“雙十一”期間(從11月11日至16日),全市快遞行業累計處理量87.26萬件,比增67.52%,最高日處理量達15.67萬件。電商的快速發展,使得很多人已經習慣在網上買東西,這樣自然就分流了實體店的生意。
除了電商的沖擊,微商的崛起同樣不容忽視。
如今,打開微信朋友圈,各種各樣的產品廣告比比皆是,在朋友圈購物正逐漸成為一種新購物方式。今年春,市民李女士順利生下第二個寶寶。她第一個寶寶的奶粉基本是從超市或母嬰專賣店購買的,可現在李女士卻選擇在微信朋友圈里托朋友代購奶粉。
商鋪租金居高難下
電商確實沖擊了實體店,但把實體店的困境都歸結于電商,顯然有失偏頗。
詹先生有著一手好廚藝,每到晚上,他就在路邊擺攤賣米粉。其實,之前詹先生也有租店,但由于無力承擔高額的租金,只好關門做起夜市生意來。他告訴記者,店鋪面積才10多平方米,可每月店租要三千元左右,而且每年還要遞增,“一個月下來,累死累活,扣除店租和水電費,根本就賺不了多少錢。”
居高難下的店租,讓許多商家直呼“開不起店”,一方面不少店鋪有價無市,另一方面商家們卻是望“鋪”興嘆。
阿寶(化名)有間店鋪,面積60平方米左右,地處市區繁華地段,周邊有學校、小區,租金為2萬元/月。前幾年,經濟形勢較好時,阿寶的店鋪倒也還好租。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租客換了一個又一個,新開的店鋪沒過多久就關門了。今年初,阿寶的店鋪甚至還空置了好一段時間,一直租不出去。無奈之下,阿寶只好將租金降為1萬元/月,這才將店鋪租出去。
市場競爭日益加劇
近年來,龍巖的經濟快速發展,在房地產市場的大背景下,商業地產也迎來發展機遇。
萬陽城、新發現國際廣場、夏商百貨、尚品國際購物中心、龍巖國際美食城、萬達廣場、萬寶廣場、恒寶城市廣場等一批城市綜合體異軍突起,這在無形之中加劇了競爭。“蛋糕就那么大,分的人多了,分到的量自然就少了。”在中山街開服裝店的王女士坦言,購物中心越來越多,但是消費人群還是那些人,平均到每個店鋪的人就少了。
此外,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無論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都不太好,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給實體店經營帶來壓力。經濟不好,老百姓收入受影響,消費欲望減弱,自然會影響店鋪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