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7日訊 1月5日下午,在福州,一對外地父母給1歲寶寶毛毛(化名)喂面條,孩子大聲哭鬧,結果面條吸入氣管,引起孩子嚴重窒息,并導致呼吸心跳驟停!盡管省立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搶救了1個多小時,終因孩子缺氧時間太久而回天無術。
參與搶救的醫生在微信上寫道:“如果在小寶貝窒息后那關鍵的5分鐘運用正確的方法解除氣道梗阻,迅速撥打120,或許這樣的悲劇會少一點。”
嬰兒昏迷后,這樣按壓心臟部位(資料圖)
面條吸入氣管窒息送醫院搶救太遲了
“快救救我的孩子。”1月5日下午4點許,一對父母抱著一個寶寶,沖進省立醫院急診搶救室。
他們手中的孩子面色青紫。醫護人員趕緊圍上來,一摸,孩子的心跳、呼吸、脈搏都消失了,瞳孔已經散大固定。這說明孩子已經沒有生命體征了。數名醫護人員接力搶救,所有的搶救措施都用上了,足足搶救了1個多小時,但還是沒能把孩子救回來。
在搶救的過程中,醫生了解到,孩子叫毛毛,才1歲。孩子送醫前,家長正在給他喂面條。毛毛大聲哭鬧,哭著哭著,孩子突然失聲,臉色都變了,還一直掙扎,呼吸困難。不一會兒,孩子面色青紫,失去了意識。父母趕緊抱著孩子打車來醫院,但一切都太遲了。
搶救過程中,醫生從孩子氣道里清出了一團面條。正是這團面條導致孩子嚴重窒息,缺氧引起了心臟呼吸驟停。
“孩子送來時,生命跡象全無。”參與搶救的省立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錢欣說,從孩子窒息到送到醫院,應該超過了15分鐘。而孩子缺氧的耐受力差,越小的寶寶越差,缺氧2~3分鐘就有可能導致心臟、呼吸驟停。
錢欣醫生分析說,異物卡喉引起的氣道梗阻是常見的嬰幼兒急癥。嬰幼兒喜歡將小東西或食物含在嘴中,邊玩耍邊吃,哭鬧,大笑時容易將異物誤吸入氣道,導致氣道梗阻。異物卡喉導致的氣道梗阻,輕則引起發燒咳嗽感染,重則嚴重窒息死亡。提醒家長,一定要將小物體放在孩子觸不可及的地方,食物也要切成小塊監督孩子吃。孩子哭鬧時禁止喂食。
嬰兒幼兒誤吸異物海氏急救各不同
若孩子不慎將異物誤吸入氣道,第一時間該怎么急救?省立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錢欣說,第一時間撥打120,同時就地現場急救。
他說,如果孩子不小心吞進了一個物體導致窒息,立即撥打求救電話120。保持冷靜,并讓他咳嗽,以幫助去除喉嚨里的物體。如果這不起作用,按照步驟來清除淤塞。也是我們常說的“海氏急救法”。1歲以下的嬰兒和1歲以上的幼兒搶救方法不同,請注意。
1歲以下嬰兒:把寶寶向下躺在你的前臂上,用你的手掌根在寶寶肩胛骨之間有力地打擊(注意打擊力度)。一共打擊5下。每次拍打后都要立即檢查,看看是否已經解除窒息物。用小無名指清除從嬰兒窒息物。如果淤塞沒有清除掉,把寶寶平躺,兩指(中指食指并在一起)對著胸部中心(嬰兒兩乳頭中線以下一指寬處)像心肺復蘇似的按壓,每次壓過胸部后,都要檢查窒息物是否清除了。
1歲以上幼兒:把你的孩子向前彎曲,用你的手掌根在孩子在肩胛骨之間有力地打擊(注意打擊力度)。在繼續打擊前先檢查是否還有堵塞物。如果經過五次的打擊還不能清除堵塞,嘗試一下用手對著胸部中心像心肺復蘇似的按壓,每次壓過胸部后都要檢查窒息物是否清除了。
如果還是沒有清除異物,重復以上兩個步驟繼續急救,直到救護車到達現場。
孩子如果昏迷要及時做心肺復蘇
錢欣主任說,在任何時候如果孩子變得昏迷,就要開始做心肺復蘇。
嬰兒心肺復蘇時胸外按壓的部位,在兩乳頭連線與胸骨正中交界點的下方。用中指和無名指并攏垂直于按壓點用力快速按壓,每分鐘110~120次,按壓深度達到寶寶胸廓前后徑的三分之一!
給心臟驟停的兒童做胸外按壓的手法:用一只手,在孩子胸部中央快速有力地按壓!每分鐘110~120次,按壓深度達到5厘米!
孩子昏迷時,請在場的人一定要輪流不間斷按壓,堅持到急救醫生到達現場!(海都記者 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