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顯示,中國、美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及菲律賓、新加坡出動了海軍空軍參與搜救失去聯系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
在這種危險時刻,如果機上乘客采取合理的海上求生策略,會大大提高生存概率。
推薦閱讀:馬航失聯客機墜落海上乘客生還概率有多大? 飛機為什么會墜海?
海上求生者最初遇到的困難
•淹溺:落入水中,如果不會游泳而又沒穿救生衣或攜帶任何救生浮具,在水中就無法保持漂浮。如果不能及時獲救,很快就會發生溺死的危險。
•浸泡和暴露:身體浸泡在水中,散熱較在陸地上要快得多。這樣,人體不能保持正常體溫,很容易造成體熱消耗過大。如果當時氣候寒冷水溫低,人體浸泡在水中的危險就更大,很快就會處于低溫昏迷直至死亡。如果人體暴露在酷熱陽光下,就容易發生曬傷、衰竭、中署等。
•干渴:在海洋上干渴是威脅遇險者一大危險,死亡率隨淡水供應減少而增多。據統計,當每天有240毫升淡水時死亡率為10%,每天只有120毫升淡水時死亡率增至90%。對于求生者來說,淡水比食物更重要。
•暈浪:求生者即使有幸爬上救生設備,如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浮具等,因暈船會引起過度嘔吐,使身體大量失水,出現頭暈、虛弱。
•危險動物:有害海洋動物侵襲對海上遇險者也是一個威脅,其中尤以鯊魚為甚。盡管海上遇險時鯊魚襲擊的機會并不多,但它直接影響求生者的士氣。
•救援困難:海上自救比其它地方艱難得多。海洋是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區域,氣候變化無常。快速行進的搜索飛機要發現一只救生筏或小船是很難的,要發現遇險者更難。再者,大海狂暴無比,搜索飛機即使發現遇險者,也無法降落。
專家們指出,海上求生有以下幾點要素:
救生設備
海上求生者如果沒有救生設備,那么在茫茫大海中得救生還的希望顯然十分微弱。據統計,約有80%的船只在失事后15分鐘內沉沒,沉沒前大約只有1/3的救生設備能夠及時放下水,因而使許多人淹溺死亡,而爬上救生設備的人則有94%獲救。由此可見,一旦爬上救生設備,生存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自救知識
掌握一些自救的知識對于海上遇險者是很重要的。這些知識包括有關救生設備的使用方法及基本要求、緊急情況應采取的措施、報告失事地點及棄船后的行動、呼救方法及信號的傳送等。
維生飲食
對于求生者來說,淡水比食物更為重要。人體內儲存有營養,只要每天給以適當的淡水仍能維持生命達較長一段時間。但如果沒有淡水,則很難長時間維持。
如果在海上漂流時間較長,食物不足時可捕捉魚、鳥和采集海藻補充。但若無充足淡水供應,應避免食用這些東西,否則將會消耗體內的大量水分。
求生意志
專家們認為,海上遇險的人過早死亡的原因并非是饑餓和干渴,主要是恐懼引起的。因而,海上求生者生存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必須具有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生存下去的堅定信念。因此,首先要克服絕望和恐懼心理,其次能經受饑餓、寒冷、干渴、暈浪的考驗。海上遇險時,如果自己臨危不懼,忙而不亂,事先又有充分的準備,那么可增加獲救的希望。
推薦閱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