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訴稱,鏈家的中介服務費收費過高,且捆綁銷售“交易保障服務”,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鏈家:有沒有店大欺客?
因認為北京鏈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鏈家”)中介服務收費過高以及捆綁銷售“交易保障服務”等行為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購房人王女士一紙訴狀將鏈家告上法庭。目前,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已經受理此案。
“消費者提起反壟斷民事訴訟值得點贊,該訴訟案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反壟斷法專家邱寶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關于中介費的標準問題,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可與企業協商定價。特別是一些具有優勢或市場支配地位的企業不能任意定價,相關行為要受到規制,“要警惕發生店大欺客的情況”。
針對“交易保障服務”收費,邱寶昌指出,房屋買賣合同簽訂后,會涉及公證、評估、過戶等環節,為保證合同順利履行,房屋中介不能簽完合同就算完事,還應協助合同順利履行。“部分保障服務內容應屬于居間合同后的附屬義務,企業不能巧立名目收費。”邱寶昌補充說。
鏈家被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2016年2月18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區鏈家魯谷店員工的介紹下,王女士看中了一套位于魯谷街道某小區的房屋。王女士認為鏈家員工提出的以總房價的2.7%收取中介費,費用過高,降價溝通未果后,當晚,她并沒有下定決心購買該房屋。
“中介費用太高了,我看中的那套房子標價216萬。按照房屋總價2.7%的標準,需要付出中介費5.8萬余元。”王女士告訴記者。
次日,王女士通過其他房屋中介繼續看房,但效果并不理想。“因為其他中介公司掌握的房源比較少”,王女士在訴狀中稱,當天,她又與鏈家員工取得聯系,要求約業主進行商談。在業主答應降價1萬元,鏈家也承諾便宜2050元中介費的情況下,王女士同意簽約。
簽約時,王女士被鏈家員工告知,2.7%的中介費包含了2.2%的居間服務費和0.5%的保障服務費。在訴狀中,王女士指出,該鏈家員工明確表示,上述《房屋交易居間服務合同》和《房屋交易保障服務合同》必須一并簽署,且合同中的印刷部分不能修改。
記者注意到,王女士簽訂的《房屋交易保障服務合同》有三方主體,包括房屋出賣人、房屋買受人以及提供房屋交易保障服務的一方——北京中融信擔保有限公司。該合同約定,保障服務具體包括保管與交易相關的產權資料及其他重要材料、告知貸款審批進度、提供房屋交易資金托管服務等13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