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以平臺支撐創新鏈,聚焦精細化工、新材料補鏈延鏈——
涵養高端化工的“產業雨林”
在漳州市古雷石化園區內,“化尾”新陽科技與“油頭”福海創相隔兩公里。近日,記者在新陽科技看到,福海創的化工原料液態苯酐通過園區管道,輸送到新陽科技的原料罐區內,成為新陽科技不飽和聚酯樹脂項目的原材料,實現“即需即輸”。
對新陽科技而言,約有80%的原材料向園區內企業采購;對福海創而言,為園區內近10家下游企業供應化工原料,約占企業產值的50%。
走“少油多化、減油增化、高端化”“煉化一體化”的路子,古雷石化園區全產業鏈布局不斷加長加密,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發展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和專用化學品、化工新材料等領域。
創新延伸產業鏈
在日新月異的中沙古雷乙烯項目現場,多道工程進度不斷刷新國內石化領域新紀錄。去年,中沙古雷乙烯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動工,總投資約448億元。“明年此時,這里將完成世界級規模的化工裝置的‘硬裝’,明年下半年建成投產。”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黨總支委員、施工部總經理馮振友介紹,隨著項目進度的全速推進,園區就地謀劃生成一連串下游產業鏈。
例如,碳五碳九是乙烯裝置的重要副產品,是生產各類膠粘劑樹脂的好原料。在袋泡茶、口罩、紙尿褲,甚至在路標漆及輪胎橡膠上,都有它的身影。園區內的福化魯華碳五碳九項目分兩期建設50萬噸/年碳五分離裝置、30萬噸/年碳九分離裝置及下游深加工裝置。
“中沙古雷乙烯項目投產后,產出的碳五碳九將成為我們的原材料。在經過分離裝置的提煉加氫后,剩余液體又能返回給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做原材料,在他們的乙烯塔中裂解變成新的化工產品。”福化魯華新材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碳五碳九固體變液體后,不具備附加值,外售還需要支付高昂的消費稅。有了“油頭”領航,余量變增量,不僅減少消費稅,也能拓寬上游燃料的收益,一鏈多次循環。
古雷石化園區擁有5000萬噸/年的煉油規劃指標,卻苦于沒有煉油產能。去年,古雷大步邁出“油頭”之困,總投資711億元的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項目迎來開工。
古雷煉化二期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加工1600萬噸煉油,生產288萬噸航煤、船用燃料等油品產品,1270萬噸聚烯烴等化工產品。不僅提高園區上游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的供應能力,更可滿足古雷石化基地下游企業原料需求。
二期項目作為超級龍頭,還將帶動上下游產業鏈投資超2000億元,拉動福建及周邊地區塑料制品加工、橡膠制品加工、紡織、服裝、電子及儀表制造等十幾個相關行業的發展。如二期項目石腦油、丁二烯、醋酸乙烯、丙烯腈等產品,可供給古雷煉化一體化一期項目及園區內其他企業,實現上下游協同發展。
新平臺支撐創新鏈
搭建產業鏈對接平臺,是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必要一環。
3月28日,古雷石化園區迎來福建省綠氫中試基地項目的動工。項目總投資約2.2億元,由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團權屬的3家企業——福建省氫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福建省能源石化創新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能化科創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及嘉庚創新實驗室共同合資建設。
能化集團在古雷現有5家二級控股企業,彼此之間鏈式融合緊密。該項目聚集省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氫能領域的技術優勢,將在古雷建設風電氫聯動一體化實證系統,搭建全鏈條氫能檢測驗證平臺,加快打通“綠色能源—氫儲能—氫基能源應用”鏈條,為綠氫裝備及材料技術升級迭代提供有力支撐,為化工產業的綠色轉型提供全新方向。
“這里的中試基地以陸上風電為基礎,開展電解制氫以及氫的下游應用和氫基綠色燃料的轉化。”福建省能源石化創新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人員介紹,當前制出的綠氫有較豐富的應用場景,例如燃料電池、生物制造、高性能纖維等涉及儲輸用氫方面的拓展方向,與古雷化工產業可以充分耦合。
“中試”指產品在大規模量產前的較小規模的試驗。2024年7月,省科技廳發布《福建省加快推進中試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24—2028年)》,要求進一步強化產業中試能力支撐,加快推進福建省中試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建設。
廈門大學古雷石化研究院于2020年掛牌成立,布局催化反應技術、精細化工及新材料、數智工程、過程安全評估、化工環保等領域研發。“實驗室的研究,在長周期考核以及做經濟評價時,中試是最主要的連接點。”廈門大學古雷石化研究院副院長陳秉輝主張,從企業現實需求中揣摩研發課題。
三面環海的古雷石化基地,化工罐體沿海排布。沿海特殊氣候使罐體和管道容易腐蝕生銹,每年養護罐體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為油罐穿上防腐“外衣”,成了研究院的重要課題之一。經過多年反復試驗,陳秉輝研發出新型納米防腐涂料,已小范圍應用在古雷石化園區福海創公司的罐體上,并進行了周期性記錄。目前園區已有多家企業期待這項課題投入量產應用。
“石化項目的研究需要較長周期,也許一個催化劑就要連續做8000小時,才能得出技術評價,投入工業應用。”陳秉輝說,但實驗室成果轉化成生產力,應用場景十分廣泛。比如近期在研究的苯加氫制環己基苯而后氧化生成苯酚和環己酮項目,應用的是更為高效環保的技術路線;再如,有些有機高分子材料含有雙鍵,經過加氫,產品價格可能實現翻倍,如一般的丁腈橡膠經加氫價格可能相差4倍。
陳秉輝認為,當前古雷石化園區內精細化工產業的科研工作仍是一片“藍海”,要經常與企業交流,獲取企業真正的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做基礎研究,實現創新。推進實驗室成果轉化落地,解決制約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等產業難題,突破技術瓶頸。
古雷另一平臺,漳州市化工與生物醫藥科技創新中試基地(一期)項目已經開工,聚焦生物傳感器中的應用精細化工、新能源與新材料、先進制造技術等領域。
眼下,古雷石化園區緊盯18條產業鏈、102種高附加值新材料,縱深推進“2+1”產業鏈,即“芳烴—纖維”“烯烴—塑料”兩條主要產業鏈和綠色產業鏈,推動產業結構轉型,聚焦精細化工、新材料補鏈延鏈,使高端化工的“產業雨林”根系日益發達、枝葉愈發繁茂。(福建日報記者 杜正藍 張子言 通訊員 牟洋 蔡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