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8%,比二季度回升0.3個百分點,扭轉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持續下行走勢。
盡管由于基數原因,四季度經濟復蘇的步伐有可能放緩,但各方普遍認為全年GDP增長7.5%基本無憂。市場期待的是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能成為新一輪改革的支點,“撬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經濟復蘇力度略超預期
一季度7.7%,二季度7.5%,三季度7.8%。GDP增速在三季度“觸底反彈”的力度超過預期,此前多家機構預測這一數值為7.7%。
宏觀經濟出現好轉,微觀層面感同身受。中天鋼鐵集團副總裁周國全告訴記者,從7月份開始國內鋼價一度反彈了200元/噸以上,噸鋼毛利好的時候可達三四百元。“粗略計算,三季度企業的利潤環比增長50%左右。”
在經濟回暖的同時,前三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7.28萬億元,創3年來同期新高。浙江中新力合股份公司負責人陳杭生說,信貸投放快速擴張,不僅會誘發通脹,也不利于金融轉型。“間接融資多了,辛苦從事直接融資的機構就沒了市場。希望政府繼續保持定力,避免用‘放水’刺激經濟增長。”
經濟周期仍處于交替期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7.7%。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全年GDP增長7.5%基本無憂。這意味著,后期的宏觀政策不用加碼,將以穩定為主旋律。
對于當前的經濟運行,國家統計局認為體現了“穩中向好”的特征,這與部分市場機構判斷的“企穩回升”有不小差異。穩中向好指的是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區間,且結構趨于優化。“企穩回升”論則認為經濟在到達底部后,會進入新的上升周期。
在過去幾年里,“企穩回升”論不時冒出,如2009年底和2012年底。但隨后經濟增速又掉頭向下,給準備大干快上的人澆了一瓢涼水,一些冒進的企業因此陷入困境。
不少人士觀察到,雖然三季度經濟總體回暖,但9月份的部分經濟指標環比出現回落,“從企業的感受看,三季度或許是年內收成最好的季度,四季度不會超過它。”周國全認為。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指出,制造業產能過剩,以及四季度將開始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高峰將對短期經濟增長形成一定抑制。中國經濟進入下一輪持續增長的條件并不成熟,經濟恢復活力需要更多改革,預計未來1~2年內,經濟周期仍將處于交替期。
宏觀調控不能替代深化改革
三季度GDP增速觸底反彈,與政府的宏觀調控密切相關。從過往的經驗教訓看,宏觀調控更多地應體現在預調、微調上,確保短期內經濟不滑出下限。對于長期的轉型升級,仍要寄希望于深化改革。
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成為各界矚目的焦點。不少機構紛紛發布報告,認為全會將繪制中國經濟政策的新藍圖,在包括行政、財稅、金融和城鎮化等多個領域推動改革進程。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王志浩觀察到,一些關鍵的改革其實早已啟動。比如,今年年初開始的反腐措施正取得顯著成效,行政審批的權力正受到制約。一些重點領域的價格如利率、天然氣,正逐步放開管制。“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在這些已初顯眉目的改革趨勢中扮演催化劑的作用,同時推動更多新領域的變革。”(新華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