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比較適合失獨家庭
作為“以房養老”的首倡者、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孟曉蘇曾公開表示,中國“以房養老”其實是商業性的養老保險補充產品。產品設計需滿足三個條件,即高房價的城市,高潛質的房屋,高素質的老人。此外,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越來越龐大,失獨家庭比重也在不斷增加,加上未來“丁克”家庭比重也可能隨之上升,因此上述群體或成為“以房養老”的主要受眾。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王緒瑾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房養老”這種“倒按揭”的模式在
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運行得比較成熟,但在我國部分認可度有限。中國的傳統觀念還是由后人繼承財產,除非一些特定群體,比如失獨家庭有這樣的需求,想做到絕對的推廣將十分困難。
據了解,此前我國也曾有一些類似于“以房養老”的試點,但未能長久推廣。其中,上海“以房自助養老”模式因存在信任危機被迫停辦,當地民政部門曾做過調查,九成左右老人擬將房產留給子孫。南京推行“養老院養老”模式,最終也遭遇“夭折”。
房價貶值風險難控
王緒瑾認為,“以房養老”還將面對一個價格貶值風險。他認為,房子作為我國居民剛性需求,就短期市場而言降價的波動將十分有限,但長遠來看,隨著我國人口增長減速,未來房產市場面臨一定的貶值風險,這對于“以房養老”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據了解,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如果真的在試點的過程中或者在我們推行以房養老的過程中出現了房價下跌,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將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此外,保險公司還面臨著老人長壽風險、利率波動風險。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以房養老”可以拓寬保險資金投資渠道,活躍保險產品市場,還可以增加二手房上市量,活躍房地產二級市場,最重要的是在當前養老床位緊張的情況下,有助于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障制度。
“作為一種創新的養老模式,值得去嘗試,對我國養老問題有一定的應對作用,但比較有限。”王緒瑾表示。
□官方回應
以房養老自主自愿
據了解,去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即所謂的“以房養老”。這種養老方式被視為完善養老保障機制的一項重要補充。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詹成付介紹,“以房養老”的試點方案,由保監會牽頭,會同民政部等部門,出臺具體操作辦法和實施細則。
據介紹,我國未來將以多種途徑應對養老問題,在政府兜底的基礎上,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政府要堅持保障基本,重點為城鄉“三無”老人、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對廣大公眾將著力構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保障模式。
“我想(為大眾)可以提供市場化的、社會化的、可選擇的服務,首先還是要以居家養老為基礎,其次要以社區(養老)服務為依托,同時要以機構養老為補充,還可以選擇醫養結合這種模式。”竇玉沛說,在上述四種主導養老模式的基礎上,政府也鼓勵各方面力量投入,做大整個養老服務產業,這其中包括鼓勵金融保險行業開發面向養老服務的產品,“以房養老”試點就是諸多養老服務產品中的一個選項。
竇玉沛表示,以房養老作為市場化運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完全是一種自愿的,自主選擇的行為。他介紹,今年上半年,保監會、民政部、全國老齡辦將提出試點方案,通過在不同地區進行試點,最終逐步形成“以房養老”的實施方案。(記者 牛穎惠 陳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