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3日電 中國氣象局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祖強介紹了7月國內天氣氣候特征及天氣氣候事件。7月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全國平均降水量為112.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7%。7月高溫日數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張祖強表示,7月中東部大部地區、東北大部及新疆北部等地降水偏少2~8成。 2017年于6月4日入梅,7月11日正式出梅,梅雨雨量為362.8毫米;與常年相比,入梅偏早4天,出梅偏早7天,梅雨量略偏多(6%)。 7月,全國共有1052站次出現暴雨,52站日降水量超過月極大值,其中廣西邵平(277.9毫米)、四川高坪(219.3毫米)等15站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
張祖強介紹,7月臺風生成和登陸個數多,生成時間和登陸地點集中。臺風對緩解南方地區持續高溫天氣、部分地區的旱情有利。
張祖強分析,7月高溫日數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7月,全國平均高溫日數5.8天,比常年同期多2.6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全國平均日最高氣溫達29.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 7-15日華北大部、黃淮、西北地區東部和西部及內蒙古中西部和東南部等地極端日最高氣溫達35~38℃,河北南部、陜西中北部、寧夏北部、內蒙古西部、新疆大部等地達38~40℃,南疆、內蒙古西部等地超過40℃,陜西扶風最高達42.6℃;華北南部、黃淮北部及陜西中北部、寧夏北部、內蒙古西部、南疆等地最長連續高溫日數有4~6天、局地6~8天。7月10日北方地區35℃和40℃以上高溫影響面積最廣,分別為215.7萬平方公里和48.7萬平方公里。
7月11日出梅后,南方地區出現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高溫強度強,持續時間長,范圍廣,影響大。江蘇、山東、上海、安徽、湖南等省(市)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部分地區高溫中暑病例增加;持續高溫對農作物、經濟作物和水產養殖等造成不利影響;江漢、江淮等地部分地區旱情發展。
張祖強同時介紹,7月內蒙古東部等地氣象干旱持續,江淮江漢伏旱發展。8月2日最新監測顯示,內蒙古東部、黑龍江西南部、吉林西部、遼寧中部、甘肅西南部等地仍存在中到重度氣象干旱,局部達特旱。今年長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區梅雨期短、梅雨量少,7月11日出梅以來降水量比常年同期普遍偏少5~8成,同時出現長時間持續高溫天氣,溫高雨少導致土壤失墑快,江淮大部、江漢東部等地伏旱露頭并發展,出現中到重度氣象干旱。
張祖強指出,強對流天氣影響范圍廣。7月,陜西、河北、黑龍江、云南、廣東等26個省(市、區)遭遇大風、冰雹、雷電等強對流天氣影響,局部地區受災較重,并有人員傷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