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學院客座教授宋榮華。
2011年2月27日,在希臘克里特島一家酒店外, 從利比亞撤離的中國公民排隊準備乘坐大巴前往機場。
海都閩南網(wǎng)訊
2012國際展望
中國工人海外被綁再引發(fā)安保討論 本報專訪外交學院客座教授宋榮華
隨著中國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走出國門。中國外交部的數(shù)據(jù)表明,中國出境人員年均增長30%,2010年突破6000萬人次,2011年估計突破7500萬人次。然而,伴隨中國出境人員的猛增,中國人的海外安全成為一個新課題。
中國人在海外如何才能保護自身安全,如何規(guī)避風險?中國公民2012年出國應盡量避免前往哪些國家?本報記者采訪了外交學院客座教授宋榮華。宋榮華建議從國家、企業(yè)和個人層面“三管齊下”,切實加強海外中國公民的安全。
新聞背景
2011海外保護 提升中國形象
2011年1-3月份重大突發(fā)事件接連不斷,西亞北非多國動蕩、日本核泄。埃及、利比亞、日本三起海外中國公民共撤離48000人,是過去30年撤離我海外人員總數(shù)的5倍。
2011年下半年發(fā)生多起中國漁船被抓扣事件以及中國船員在湄公河慘遭劫殺事件。2011年年底,中國游客一家三口在羅馬遭劫殺,父親與2歲的女兒被槍殺,母親重傷。2012年剛進入1月,發(fā)生29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事件。
難題:領保資源相對有限
宋榮華認為,目前中國的領事保護工作一個主要難題是:領保工作資源相對有限,尤其是人員配備嚴重不足。領保工作通常不是海陸空總動員的“大片”,而是非常具體瑣碎的“小事”。
他提到,我駐外使領館中做領保工作的僅有600多人,按2010年出境6000萬人次計算,每名領事官員一年要面向10萬人提供可能需要的領事保護,中國是1:10萬,美國是1:5000,日本大約1:1.2萬。
一位曾在東南亞工作的外交官說,做使館領保工作的只有他一人,他生活中有“三個不”,即“不敢生病、不好休假,不能關機”,任期內(nèi)沒睡過安穩(wěn)覺,沒休過放松的節(jié)假日。領保人員就是在這種精神高度緊張、體力過度透支的情況下,努力去完成日益繁重的領保任務。
對于如何開展海外中國人的安全保護,宋榮華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三管齊下,政府、企業(yè)和公民個人都要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加大領事保護投入。”
政府:加大領事保護投入
在政府層面,宋榮華說,國家今后應加大領事保護的制度建設,加大投入,加強人員培訓,因為領事保護工作涉及法律、經(jīng)濟、金融等多方面的工作,如果沒有專業(yè)知識,肯定無法完成領事保護工作。
宋榮華特別提到,國家保護公民的海外安全,必須要以強大的投入為基礎。他以利比亞撤僑為例,在利比亞撤離行動中,中國政府動用了大量資源,調(diào)派民航包機、軍機、貨輪、護衛(wèi)艦,租用外航包機、外籍游輪、大客車等,首次從海陸空三路實施全方位大規(guī)模撤離行動,順利將大約3.5萬多名受困人員安全撤出并轉(zhuǎn)運回國。利比亞撤僑壯舉的背后,正是中國政府巨大的開銷和投入。
宋榮華提醒說,未來類似利比亞撤僑的事件頻率會更多,規(guī)模會更大,尤其是在西亞北非區(qū)域正陷入持續(xù)動蕩的國際背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