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據新華網報道 隨著廣西龍江鎘污染事件進一步在網絡上發酵,有部分網友發帖稱,龍江河死魚事件于15日發生,當地僅公布了初步認定的一家涉嫌企業,至今已過去10多天,為何沒有采取相關處罰措施?網友們希望當地盡快公布對污染源的排查情況。
對此,廣西河池市應急處置中心28日消息稱,目前廣西龍江鎘超標污染事件中污染源的最終確定遇到一些難題,由于巖溶地貌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污染源的排查仍需進一步確定。
河池市環保局局長吳海愨解釋稱,經過不斷篩查,廣西金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廢渣堆放場所未達到國家標準,成為污染源嫌疑企業之一,但完全認定這家企業為污染源,專家們仍需要取得更充足的證據,同時還需要對其他企業一一調查,以全面確定污染源。
吳海愨說,眼下排查工作遇到較大困難。河池市地形復雜,地下溶洞較多,企業排污容易通過地下溶洞進入河中,專家取證非常困難。另外,由于環保部門發現龍江受污染時間較晚,也給取證帶來難度。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廳已動員環保監查骨干力量前往河池開展排查工作,包括地質巖溶、水利、水文和環保等多個領域的專家也已來到河池,為排查污染源提供技術指導。
但記者在實地走訪發現,此次鎘污染事件事實上是繼2011年8月云南南盤江“鉻渣污染”事件之后的又一次環保警鐘。和云南不少地方一樣,記者曾在廣西一些河流的周邊發現,當地一些重金屬礦產的開采往往是泛濫而無序的,環保監管并沒有到位。
在云南“鉻渣污染”事件中,人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家無視法律、置群眾生命于不顧的企業,更有在監管上后知后覺的某些政府職能部門。而這一點,在此次廣西龍江鎘污染事件中記者也似乎依稀能感覺它們的存在,有關方面應該在后期事故責任調查中給公眾一個明確說法,做到亡羊補牢。
對于廣西龍江鎘污染事件的進一步處置和調查進展,新華社記者將繼續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