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
在“黃所格事件”觸動公眾神經之前,“無序流動人員”問題已引起雷波縣政府注意,警方開始對境內“無序流動人員”情況進行摸底。
警方發現,在馬頸子、山棱崗、莫紅、瓦崗、卡哈洛、錦城、上田壩等中心鄉鎮,有不少村民收留智障人員。
2009年1月10日,雷波縣公安局組織人員,荷槍實彈進入縣城附近的帕哈鄉磨石村等地,對錦城鎮范圍內的無序流動人員實施“清理”遣返。
這是雷波縣唯一一次主動進行的“清理”工作。之后,該縣對“無序流動人員”的“清理”方式,以“村民主動上交”為主。
雷波縣委政法委書記苦衛東表示,雷波境內山脈交錯、交通不便,從縣城到卡哈洛等地往返需要一天時間,只憑警力挨家挨戶搜查,難以完成“無序流動人員”的“清理”工作。
經縣委討論,雷波縣政府決定,以鄉鎮為主體、民政配合的方式“清理”“無序流動人員”,也就是說,讓各鄉鎮主動清理、上交無序流動人員。
這一行動當年6月開始,9月結束,共“清理”115人。雷波縣政府統計,他們都是外地人。
這次“清理”結束,并沒有堵住各地頻發的“盲井事件”。
2009年10月29日,雷波籍男子吉納古日伙同他人,在遼寧建平縣一家鐵礦礦井內將兩名渣工打死,偽造礦難現場騙取賠償。
12月,湖北大冶曝出“黃所格事件”。雷波縣委在一份文件中認為,這給該縣造成“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
去年1月5日,雷波縣委下發“2號文件”,要求進一步“清理無序流動人員”,行動重點是:全縣各鄉(鎮)非法收養、容留的無序流動人員;縣內各礦山企業、建筑工地等使用未成年人或使用限制民事行為人員等非法用工現象。
和上次“清理”相比,這次行動的主體同樣是鄉鎮,方法也基本相同:各鄉鎮將農戶家非法容留的“無序流動人員”集中后,送交縣政府。
至9月22日行動結束,雷波縣政府再次“清理”165名“無序流動人員”,其中智障人士27人、未成年人23人、女性28人,部分未成年人來自甘肅、云南等外省。
通過兩次行動,雷波縣共“清理”了280名“無序流動人員”。盡管這些被“清理”出的人員中有婦女、兒童及被買賣的智障人員,但是,當地沒有任何容留者遭受法律追究。
其實,早在第一次“清理”行動中,雷波縣政府就發現,“少部分智障人員是通過買賣的形式進入雷波的”,警方在調查過程中傳訊了5名涉案人員,僅以訓誡了結。雷波警方的理由是,《刑法》修改后取消了“拐賣人口罪”,對買賣成年男性的行為無打擊處理的法律依據。
對于第二次“清理”行動中出現的外省籍婦女兒童,雷波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江澤明認為:“這些小孩,他們自己思想意識不成熟,所以才會到處流動。”
政法委書記苦衛東再三強調,“清理”行動中,政法委從來沒有接到過相關舉報和案件線索。
當前,雷波縣正在開展新一輪“清理”行動,在這輪行動中,已“清理”出3名“無序流動人員”,全部遣送原籍。
雷波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劉興偉說,當地警方接下來的重點工作,就是協助外地警方打擊“制造礦難騙賠”的行為,在逃的20多名雷波籍嫌犯中,警方目前已抓獲4人,今年的目標是要抓獲一半在逃者。
盲山
“盲井事件”將公眾關注的視線引向了“盲流”,而他們的身后,是一座座“盲山”。
《盲山》是導演李楊拍攝的第二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名女大學生被騙至小山村當新娘、想盡辦法也無法逃離的故事。
四川宜賓市高縣人謝明、珙縣人羅輝,是雷波縣第三次行動中“清理”出來的165名“盲流”中的兩位。他們的親身經歷可以說明,在雷波崇山峻嶺中“盲流”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