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文旅市場持續升溫。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信息顯示,各地推出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加強文旅融合和科技賦能,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品質。出游平臺數據顯示,長線游預訂爆發式增長,縣域旅游持續火熱,鄉村、露營、美食等主題游需求旺盛,各類產品“多點開花”。
消費熱度高漲
在浙江海寧市鹽官潮樂之城,游客享受文化之旅,音浪派對、城墻音樂LIVE輪番上演。“在這么有歷史感的地方聽流行音樂,有種穿越時空的奇妙感覺。”來自寧波的游客許佳穎說。數據顯示,“五一”假期鹽官古城內客房預訂量接近滿房。
美團旅行發布的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熱度持續攀升,假期首日由異地游客貢獻的景區門票交易額同比增長15%左右。攜程數據顯示,假期首日,國內游保持較高熱度,國內景區門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近兩成。
觀漫展,看老電影……“五一”假期,第三屆翙崗動漫藝術季在浙江桐廬縣鳳川街道翙崗村舉辦,日均接待游客近萬人次。桐廬將傳統民俗、歷史文化與現代旅游需求相結合,打造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動與項目。
入境游保持高位增長勢頭。攜程數據顯示,假期首日,入境游訂單量同比上漲141%。
行程推薦、路線規劃、實時翻譯、景區講解……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蓬勃發展,給旅途帶來新體驗。“我在網上看到一張漂亮的中國風景圖片,但不知道具體是哪個地方,使用APP的拍照識別功能,很快就精準定位到了成都黃龍溪古鎮。”美國游客肯琪說,AI還提供了個性化旅游信息與規劃建議,遇到看不懂的中文菜單,用手機一拍就能翻譯,游覽景點時可以通過拍照識別,更好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體驗更豐富
“五一”假期,不少游客選擇和帶薪休假“拼假”的方式,進行長線遠途旅游。攜程數據顯示,相較清明節假期,“五一”游客出行距離呈現顯著延伸的特點,假期首日跨市旅游訂單的占比達到90%。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5月3日,在山東濟寧市任城區漢園,“書法博士運河創作基地”揭牌,同日在濟寧市藝術劇院舉辦的“文脈賡續·全國百名書法博士作品展”,吸引眾多書法愛好者前來參觀。展覽深度挖掘濟寧河道總督署、竹竿巷等歷史遺存,豐富文化和旅游體驗。
縣域鄉村游熱度攀升。在浙江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景區憑借其良好生態景觀與休閑旅游項目,成為長三角地區家庭游、親子游的熱門打卡地,游客在此充分享受悠閑時光。
攜程數據顯示,假期首日,縣域旅游訂單同比增長近兩成,鄉村游訂單增長超40%。美團旅行數據顯示,截至5月1日,“五一”假期縣域高星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40%,增速明顯快于整體水平。
各地充分利用非遺資源,開發出多種形式的旅游產品。在甘肅蘭州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蘭州太平鼓火熱表演,鼓手們擊鼓騰躍、節奏鏗鏘,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看。在安徽黃山市,當地將徽派古建與非遺魚燈相互融合,數十盞色彩艷麗的魚燈在青石板巷與水系之間流轉游弋。在旅行中感受和體驗非遺的魅力,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沉浸式旅游受青睞
沉浸式旅游成為這個假期的新熱點。5月1日,“醉游長歌·尋夢紹興水上游”在浙江紹興市越城區啟航,游線依托古運河深厚的歷史文化,推出沉浸式光影科技與文化實景演繹。據了解,“五一”假期該游線吸引了大量游客,部分時段預約緊張,當地增開班次為游客提供更好體驗。
“五一”假期,浙江臨海市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迎來客流高峰。在臺州府城城墻,光影秀運用增強現實等技術,將古城墻化為動態歷史畫卷,再現歷史場景。國網臺州供電公司優化供電方案,加強巡視頻次,保障光影設備穩定運行。
面對出游高峰,各地優化管理手段,推出惠民舉措,提升游客體驗。
據了解,多地景區結合實際情況,延長開放時間,增加夜場活動。“五一”假期,湖南博物院每天延長開放時間至晚上8點,每日增加預約名額5000人。陜西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景區也開放了夜場,每天增加了1.5萬張門票。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五一”假期大部分地區天氣宜人,人們的出游意愿高漲。從出游距離上看,多數游客選擇了中遠程旅游,部分游客在假期二次、三次出游,旅游市場呈現繁榮發展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