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中紀委出三招
防治“權力期權化”
中央紀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吳玉良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紀委已經注意到個別領導干部的“權力期權化”問題,將進一步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相關制度規定。二是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監督,重點抓好《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和《關于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的貫徹執行。三是嚴肅查處違紀問題,防止“權力期權化”問題的發生。 (新華)
缺的不是法
一出現棘手的社會問題,一些官員和專家總愛拿法律法規不完善來說事。可是《公務員法》中的“三年兩不準”的退休從業禁忌其實早在2004年已被中央作為政令明文頒布,然而,不管是政令還是法律,這個從業禁忌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根據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力期權化”行為構成受賄罪是毫無疑問的,雖然認定上確實有困難,但這是考驗司法部門智慧而不是法規缺失的問題。
呼吁加強對退休官員的監督雖然不能治本,但還算走在法治的軌道上。但呼吁對官員進行制度性安排,讓其發揮余熱,或者是將其隱性特權轉化為貨幣工資,以減輕“權力期權化”風險的提議,就顯得可笑,且不說這是變相賦予權力腐敗的正當性,從就業大環境來說,也會對年輕人和其他職業的退休人員造成極大不公。
解決“權力期權化”問題,根本不在退休后的監管,而在對其在位時權力行使的有效監督上。“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如果權力、規則能透明運行,通過公平競爭決定企業命運,同時,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并公開制度,權力自然就會失去尋租的機會。
不抓住權力失范和法令不彰兩個根本點,卻“顧左右而言他”,豈不讓人民捶心失笑。N瞭望新聞周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