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圓夢了!”9日,對于今年已76歲的馬來西亞僑胞洪定福及其家人來說,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這一天,他們終于在南安蓬華鎮大演村找到了自己的根,這場跨越國界與時間的尋根之旅,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跨越時空的重逢
洪定福的祖父洪醋早年下南洋謀生,雖年代久遠,但他們家族對故土的思念從未斷絕。10多年前,洪定福的親弟弟曾短暫回鄉,之后再次與家鄉失去聯系,這成了家族心中難以釋懷的遺憾。“祖輩、父輩常常提起我們的祖籍在南安,但我沒來過南安。人們都說葉落歸根,我們就想要找到根,實現祖輩的愿望。”洪定福說。
故事始于一場特別的旅程——由馬來西亞陳嘉庚基金文化中心發起的“庚·續:重走南僑機工滇緬路”活動。今年8月,洪定福帶著對先輩的敬仰和對家鄉的無限向往,攜家人報名參與了此次活動。
“我祖父叫洪醋,父親叫洪振興,他們說,我們的家鄉在南安蓬華大演村……”在車隊沿滇緬公路前行的過程中,洪定福向同行人講述了家族的故事,濃濃的家鄉情懷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在眾人的幫助下,他們迅速聯系上了南安市僑聯,并得到了積極的回應。不到一天時間,洪定福就收到了來自蓬華鎮大演村的喜訊。得知自己魂牽夢繞的根和親人就在那里,全家人激動不已,當即決定次日便踏上歸鄉之旅。
次日清晨,洪定福一家九口滿懷激動的心情踏上了歸鄉之路;大演村的鄉親們也早已在村口等候,
期待洪定福一家的到來。
約定續寫族譜
“歡迎你們回家!”當天9時30分許,洪定福一家帶著既緊張又期待的表情走下車來,被鄉親們熱情的接待所包圍。他們的到來,瞬間打破了村莊的寧靜,引來了眾多鄉親的熱情相迎。
在重逢的喜悅中,洪定福和兒子洪任鍏一口流利的閩南語,與鄉親們交流自如。“我從小就跟著長輩學習閩南語,回到家鄉聽到閩南語,感覺特別親切。”洪任鍏告訴記者,他的孩子們雖然年幼,但已多少能聽懂閩南語,并正在努力學習中。“我們非常鼓勵孩子們學習閩南語,讓家鄉的語言與文化得以傳承。”
“你看,洪醋是洪氏第十四代子孫,每一輩的名字里都會有一個相同的字……”在大演村黨總支書記洪仁和、大演村老人協會原會長洪安份和族親的帶領下,他們翻閱族譜,講解了輩分排列及后代取名的傳統,尋找著屬于洪家的歷史印記。可惜的是,族譜上記錄只到洪醋,再也沒有下一代的名字了。
翻閱完族譜后,洪定福一家還前往大演洪氏民居進行了祭祖儀式。鏡頭下,他們與祖先的畫像合影,記錄下這珍貴的瞬間。此外,他們還參觀了村里的一世祖祖宅等歷史遺跡,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尋找祖先傳承下來的印痕,感悟祖籍地的人文情懷。小朋友們則歡樂地跟著隊伍跑前跑后,大演村的點滴讓他們感到新鮮好奇。
隨后,洪定福一家還購買了不少家鄉特產,準備帶回馬來西亞,讓更多的家人品嘗到這份來自故土的味道。臨別之際,他們與堂親們互加微信,約定今后常來常往,共同維系這份跨越國界的親情。“這次回鄉特別開心,只是來得太倉促了些,我們留了聯系方式,約定重新梳理我們這一脈的族譜,下次回來一起在洪氏族譜上留下我們的名字。”洪任鍏說。
據悉,大演村位于南安市西北隅。目前,馬來西亞有1萬多名大演村籍的僑親,至今已有多名馬來西亞華人回大演村尋親成功。(記者 莊樹鴻 黃奕群 通訊員 林穎 林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