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SqualL:革命性的視覺技術背后,是一如既往李安式的細膩內斂的敘事風格,故事格局略顯局促與平淡,但卻直擊人心。火爆酷炫的場面雖然不多,卻仍然讓人感受到戰爭和殘酷和主人公內心的波瀾。英雄之所以為英雄,不在于能力的強大,而是在于他所作出的選擇。
豆瓣@小魚:李安用自己深沉的東方哲學,拍了一部美國的主旋律電影。過了知天命年紀的安叔更加平和卻也銳利,看著安叔在臺上說,電影是他的夢他的信仰,他挑戰新技術只是為了讓夢更清晰,瞬間淚奔。見過那么多導演,只有李安說電影是信仰,我才信。
朋友圈@易東東:沒看片前,片方介紹是“靜水深流、回味悠長”。結果,看下來,一直覺得情緒很飽滿,最后還流淚了,看完半小時心情才慢慢平復。這明明很商業很主流嘛!新技術的應用,確實需要適應,但不至于像外媒所說的非常不適。兩場戲印象很深,一是大兵們排隊在門口等悍馬來接他們去中場表演;二是戰爭戲。“沉浸式”體驗,我們值得擁有……
朋友圈@夢依:真的比普通2D版本清晰明亮很多,感覺像是近視眼患者,第一次帶上高度眼鏡的那種神清氣爽,很多細節被無限放大,作為觀眾就像跟主角做了一場夢。從戰火紛飛的伊拉克戰場到人生鼎沸的橄欖球場,男主角心中對于戰爭的傷痛掙扎依然存在,但生命中總有更重要的意義需要探索,比如互相守護的兄弟情誼,比如因果輪回和人生的使命感。推薦一定要看120幀版本,這才是對這部影片的最好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