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學術研討會現場
民間發力
王景弘研究迎來突破
王景弘研究雖長期無法得到學界重視且研究過程困難重重,但伴隨著鄭和研究的深化,王景弘研究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在相關人士孜孜不倦地鉆研琢磨下,近年來王景弘研究取得了新進展。
一方面,對王景弘歷史地位的認識更加清晰。
以往在論及出使西洋的功績時,人們往往更側重鄭和的豐功偉績而相對忽視王景弘的重大貢獻。不少報刊書籍稱鄭和為“正使”,王景弘為“副使”,但人們逐漸發現此種說法有誤。漳平市博物館原館長羅巖表示:“清代以前的相關史籍文獻、碑銘資料并無王景弘任下西洋副使的有關記載,‘副使’說法反而是近幾十年來才出現的。”據《星槎勝覽》記載:“于是屢命正使太監鄭和、王景弘等開道九夷八蠻。”參加第三次和第七次下西洋的費信在該著作中多次明確記載王景弘為正使。明代所立的國內外碑記以及在南平的鑄鐘文字上也都將王景弘稱為“正使”或“太監”。王景弘在下西洋中是與鄭和具有同等地位的正使,這一說法目前已經得到學界廣泛認同。
另一方面,關于王景弘身世的研究也在層層推進。
王景弘的籍貫考證有了確切發現。《漳州府志·武勛》明確記載:“王景弘,集賢里香寮人。”為落實王景弘的籍貫與身世,漳平市王景弘研究會會長曹木旺等人多次去往香寮村實地考察,甚至找到了香寮村王氏后裔王碧輝老人,聽他講述王氏一族在香寮村的興衰歷程。
在多次走訪調查后,曹木旺等人將目光聚焦在了香寮村6個自然村之一的許家山自然村。許家山如今已荒廢,村里隨處可見的規模宏大的古居民群舊址依稀透露著此地當年輝煌的歷史。據王碧輝介紹,許家山鼎盛時期人口有200多人。
根據口傳史料和實地考察,曹木旺最終將王景弘的籍貫鎖定在許家山村。曹木旺說:“許家山自然村是王氏人家歷史上開發繁衍最主要的聚居地,歷史上確有興盛時期。因此,王景弘應是漳平市赤水鎮香寮村許家山自然村人。”
另外,2012年底在南京賽虹橋街道鳳凰村一處已被拆除的民房廢墟內發現的一塊“王景弘地券”也令學者們大為驚喜。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祁海寧說:“王景弘地券的發現,提供了許多前所未見的信息。”
“王景弘地券”詳細記載了明正統元年(1436)王景弘向后土神購買陰地一事。“根據地券提供的信息,我們認為至少在三個方面彌補了史料的不足。”祁海寧說。首先,在王景弘的葬地與墳寺方面,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推測王景弘為自己選擇的長眠之處是南京安德門外崇因寺東側。其次,該地券也為探討王景弘的生年與卒年提供了寶貴線索。專家推測王景弘出生于洪武二年(1369),卒于正統二年末(1437),享年68歲。第三,地券明確了王景弘的隸屬衙門,王景弘和鄭和同樣為“內官監太監”。
參加王景弘學術研討會的人員參觀王景弘紀念館。
擦亮名片
學術研究與宣傳推介并舉
為寫好“王景弘文化”這篇大文章,20多年來,龍巖市、漳平市高度重視“王景弘故里”品牌的研究與宣傳工作。
學術研究持續深入推進。2002年6月,漳平市籌建王景弘研究會,并召開王景弘學術研討會。2003年1月,由福建省國際文化經濟交流中心與漳平市政協聯合編印《明代大航海家王景弘》文史資料專輯。2004年7月,由福建省國際文化經濟交流中心和龍巖市政府主辦、漳平市政府承辦的“中國·漳平王景弘學術研討會”舉行,60多名省內外從事鄭和研究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2004年11月,福建省社科聯和漳平市擬定《王景弘生平》。2004年12月,編印《王景弘與鄭和下西洋》論文集。2005年6月,漳平市正式成立王景弘研究會,開啟國內系統研究王景弘之先河。2005年7月,曹木旺撰寫的《王景弘籍貫考略》一文,被收入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鄭和研究百年百篇論文集”《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2019年6月,由上海鄭和研究中心主辦、漳平市王景弘研究會主編的“鄭和研究系列叢書”《王景弘研究》文集出版。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濃厚的王景弘文化氛圍。2003年5月,在漳平市赤水鎮香寮村口豎立“王景弘故里”紀念標志碑。2007年10月1日,在漳平東山公園設立的王景弘史跡陳列館開館,后被國家海洋局授予“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稱號。2008年4月16日,將城區東門至東環路五一林場段新建的城市道路命名為“景弘路”。2015年5月6日,漳平市“景弘公園”投用,總投資2500萬元,占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公園內豎立6.9米高的王景弘銅像。2018年10月,在漳平西站東側,新建王景弘下西洋大型花崗巖浮雕,長50余米,浮雕分“龍江驕子”“揚帆遠航”“海絲雙杰”“八下西洋”四組。
紀念活動類型豐富、精彩紛呈。2005年7月11日,漳平市王景弘研究會應邀派員到人民大會堂參加“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紀念大會”;同日,由原文化部、國家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云帆萬里照重洋》專題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開展,內設紀念王景弘專版。2008年7月23日—26日,漳平市成功舉辦“海峽兩岸(2008·漳平)大、中學生‘航海日’夏令營活動”。赤水鎮組織文化站、香寮村相關人員,深入挖掘王景弘文化,根據當地民間傳說,在香寮村口設立麻將起源展示廳,并在香寮村興建海洋文化棧道。2023年9月,赤水鎮成功舉辦“王景弘家的稻田音樂會”。
為進一步擦亮王景弘文化品牌,當地還謀劃從王景弘故居恢復、王景弘航海文化文旅體驗項目、建設王景弘故里生態旅游區、編排王景弘“八下西洋”漢劇、拍攝王景弘相關題材影視劇、推動王景弘編入義務教育《中國歷史》教科書等方面入手,打造福建文化新地標。
“我們將在強化頂層設計、史料繼續深挖、王景弘文旅經濟開發等方面發力,進一步深化王景弘文化開發利用,將王景弘文化打造成為漳平、龍巖乃至全省、全國的知名文化品牌。”漳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彩泰說。(見習記者 徐士媛 記者 張杰 通訊員 游華東 陳俊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