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APEC電子商務工商聯盟論壇昨在晉江舉行
昨日第六屆APEC電子商務工商聯盟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晉江舉行,論壇以“跨境電子商務促進普惠貿易”為主題,主要活動包括主論壇、分論壇、APEC電子商務工商聯盟第二屆專家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參訪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等。
APEC電子商務工商聯盟論壇是APEC組織主辦的重要國際性活動之一,自2004年起每兩年在中國舉辦一次,至今已先后在煙臺、青島、北京、成都和義烏成功舉辦五次。論壇推動APEC區域內“無紙貿易”發展,促進電子商務產業創新應用,提高APEC各成員經濟體的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
以論壇在晉江舉行為契機,晉江市網商會將聯合福建省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等20多家商會(協會)或平臺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全國跨境電商產業聯盟”。
跨境電子商務熱潮正席卷全球,已成為亞太各國拓展外貿發展空間的新領域。論壇帶來一場關于跨境電子商務尤其是中小企業如何參與國際貿易的巔峰對話,也是亞太地區電子商務相關領域重要人物的高端聚會。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王炳南、APEC秘書處行政主任艾倫·博拉德、俄羅斯電子商務協會郵政物流委員會主席Igorsubow等出席論壇。
中小企業可直接進入全球價值鏈貿易業務增加
“亞太是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合作最為活躍的地區。”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王炳南介紹,亞太地區占全世界總人口的40%、經濟總量的57%、貿易總量的48%。探討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新機遇,就是希望不斷深化各成員在電子商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貿易便利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實現公平貿易和普惠貿易,進而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
APEC秘書處行政主任艾倫·博拉德先生認同此觀點。他認為:“政府部門憑他們的力量單打獨斗是沒有辦法實現目標的,需要很多私營企業支持。成立APEC的ECBA電子商務工商聯盟,將推動銷售產品和消費者購買產品方式的轉變。”
“現在這塊蛋糕變得更大,跨境電商已是商品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艾倫·博拉德說,電子商務讓中小企業對全球經濟融合作出貢獻,“比如電子搜索、電子網上訂購或者線上支付,幫助中小企業增加貿易業務。”
他介紹,APEC將著力推行跨境隱私條例,這一體系保護消費者隱私,保證順暢地進行電子商務活動,促進中小企業更直接地進入全球價值鏈,為跨境電商提供更大的便利。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鳴濤先生介紹,2015年零售企業拓展網絡銷售渠道,搶占網上市場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占比達51.9%,首次超過C2C模式的市場份額。同時,線上線下互動、創新激發了實體商業發展活力,有效地拓展消費新領域,餐飲、家政、租車、醫療等生活服務領域應用移動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成效顯著,成為服務居民消費的新方式。
中小企業可拓展世界市場產品銷路更廣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副主任姚廣海說,中國跨境電子商務整體維持一個比較高的增長速度,對外貿產生了積極影響。
“跨境電子商務促進普惠貿易。”他說,中小企業都很好地利用了阿里巴巴、京東等世界性的跨境電商平臺,通過這些新的渠道來拓展世界市場,在更多國家和地區出售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在新的形勢下,傳統貿易受到非常大的挑戰。而跨境電子商務利用互聯網,克服了過去中小企業在發展進出口貿易過程中受到的諸多制約,比如說人才、渠道、品牌等方面的制約。”他說,過去這些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領域會遇到很多困難,跨境電子商務出現以后,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困難。
過去5年一直支持跨境電商的俄羅斯電子商務協會郵政物流委員會主席Igorsubow介紹,中國是俄羅斯跨境電商巨大的貢獻者,也是俄羅斯重要的合作伙伴。“去年有50%以上的跨境電商業務來自中國。”
他說,4年前阿里巴巴的速賣通進入俄羅斯市場,現在跨境電商已經發展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另一個在俄羅斯脫穎而出的電商品牌是中國的京東。“俄羅斯是歐洲互聯網用戶數量最大的國家,大概有8000萬人每個月都會上網。4000萬俄羅斯消費者使用互聯網進行網上購物。”
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經濟合作和貿易部主任Virginiacram-Martos認為,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子商務,不僅使全球賣家受益,也為全球邊遠鄉村地區提供了極大便利。“有了電子商務平臺,更多處于偏遠地區的人可以買到之前只有城市消費者能買到的商品,生活得到改善。”
訂單更穩定工廠利潤更高
現代物流是電子商務運作的重要部分。在國際港口協會秘書長RichardMorton看來,沒有物流,商業、跨境電商無法進行。“不熟悉港口系統的中小企業在從事跨境電商運營時面臨非常多的挑戰。”他建議,要依靠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平臺進行貨物交運和貨物處理。
福建省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發起人兼副會長林時樂認為,晉江有嬰童產品、鞋、服裝、家居等優勢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以服裝為例,在晉江有運動裝、男裝、兒童裝、女裝等品類,在亞馬遜覆蓋了所有熱門品類。”他說,跨境B2C首先縮減了交易流程,提升效率。傳統貿易從產品的生產制造到消費者手中,要經歷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跨境B2C把這個流程直接縮短到30天以內。
在林時樂看來,跨境電商推動外貿行業利潤重新分配。“工廠留存更多了,傳統貿易有6個流程,每個流程都要分配利潤,新的跨境B2C模式縮減到兩三個流程,分錢的人更少,所以每個流程可以分到更多錢。”
同時,跨境B2C與傳統B2B的訂單旺季錯開,更具主動性。“傳統B2B的訂單旺季是9月份到來年3月份。通過電子商務,接到訂單就可以讓工廠生產,訂單更具穩定性,溢價空間更大。”
浙江大學科學技術與產業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張為志認為,國際貿易參與方越來越不受物質、時間、空間的限制。“全球貿易參與方式發生了變化,生產性企業、采購商和民眾可以直接參與國際貿易。”(記者 杜連財 通訊員 陳文經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