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末,走進千年古鎮福建泉州安海鎮,紅磚古厝掩映之下,依舊滿眼綠色。“如今一些建設項目帶來整個鎮區的城鎮面貌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這里更像城市了。”“80后”安海本地小伙許一賢說。
記者了解到,建鎮1000多年的安海鎮地處泉州晉江市轄區,在明朝時稱為“安平鎮”,依山臨海,海灣曲折,海面開闊,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座典型的小城鎮。如今,這里正在試點“鎮級小城市”,城市味正與鄉土味相互撞擊。
“安海鎮的發展應當要懂得保留老街老巷的味道。”許一賢說。
安海鎮2014年被福建省確定為“鎮級小城市”試點。作為當地經濟強鎮,安海鎮政府除了搞建設外,一批公園、文化設施也正在完善。安海鎮黨委書記唐春曉介紹說,為了保護鄉村味,安平橋畔、海東鴻塔片區舊貌換新顏,目前已經吸引2400多戶原居民“回巢”。
泉州市住建局村鎮建設科科長蔡海鴻告訴記者,泉州現有五個鎮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它們要堅持自然與文化相融合,妥善處理好生產、生活與生態的關系,留住生態細胞和文化元素,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唐春曉說,安海地理位置優越,可深挖由來已久的臺緣與地方特色文化,這樣才是安海賴以發展的根本。
記者走訪安海鎮的小街小巷正值晌午,鎮區人不多,散布在街巷的地方小吃店大多開著門,不乏“伐木累龍蝦”等充滿現代氣息的店鋪。
“鄉村城市指的是能夠提升生活品質和保留鄉愁記憶的地方。”唐春曉看著新老街區錯綜復雜的鎮子說,龍山寺、安平橋、朱子、鄭成功和安平商人都是安海特色文化,伴隨經濟總量逐年增長,這些地方生態文化也應當被保留。
如今,經濟總量排名福建省鎮級第二的安海鎮,在逐步煥發城市風采的同時,依然可見打鐵匠等“街頭藝人”,如果幸運,還能偶遇一場“活色生香”地方大戲。
唐春曉表示,目前,安海擁有鞋服、食品、五金、陶瓷、建材等多個產業集群,因此更應該提升鎮區民眾生活質量,打造留得住鄉愁的城市情調。(作者 廖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