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晉江市“貫徹五中全會精神推動轉型升級”專題培訓班(第二期)圓滿結業。5天時間里,深圳吃螃蟹的故事深入人心,作為晉江的“操盤手”,頂層設計關乎未來的發展方向。晉江市領導表示,要懷揣著吃螃蟹的“勇氣”,引智、立制、建平臺,讓誠信、謙恭、團結、拼搏的晉江精神再升級。
“深圳能取得如此成績,在于他們從不局限于一時一域,始終做到解放思想、開放觀念、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我們就是要學習這種超前的戰略眼光和思維方式,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敏銳的前瞻性做好頂層設計。”晉江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曾清金說,向“深”看,晉江要從四方面發力:一是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二是著力打造一流的發展環境;三是構建大監督、專業化廉政監督機制;四是更好地集聚天下晉江人的智慧。
增智、引智、建智讓晉江“腦洞”大開
在引智方面,曾清金認為,晉江籍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多達300多萬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涌現出一大批政壇精英、商界翹楚、學術泰斗、文化俊彥,聲譽非凡、成就斐然,打造了實力雄厚的“晉江人經濟”,“這是我們的寶貴資源,要全面實施‘回歸工程’,變‘晉江人經濟’為‘晉江經濟’。”
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長史思泉建議,教育作為首要民生,晉江轉型升級步伐要走得更快更穩,必須使教育事業發展與轉型升級目標相適應或適度超前。大學是城市之光,要加大扶持本地兩所高職院校的力度,加快建設福州大學晉江校區;要充分挖掘晉江文化、旅游資源稟賦潛力,積極探索“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體育”“體育+旅游”等跨界融合模式。
晉江市委正處級干部羅云認為,要下決心引進一批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急需的高學歷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從而奠定晉江未來發展趨向,夯實發展基礎;要下工夫培養一批本土型、成長型、潛力型、實業型企業管理、制造創造類人才,保證晉江企業和社會事業后繼有人;要下力氣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創新、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使人才進得來、留得住、有用武之地。
晉江市委副處級干部張文節提出,晉江要做好三篇文章,首先是增智,官員和企業家都要充電、深造;其二是引智,面向全國引進各領域的專業知識人才;其三是建智,引進民間的智庫咨詢公司或建立官方智庫。
“有形手”“無形手”政企互動“手拉手”
對新一輪轉型升級,除了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的晉江“操盤手”,還要打造新型政企關系,推動政府“有形手”和市場“無形手”握手,這就需要進一步出臺更為靈活的體制機制。
晉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連泉富建議,晉江要突出規劃引導,研究出臺五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規劃綱要,引領提升產業發展層次;要突出政策激勵,吸收深圳等地做法,出臺簡化、管用的政策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晉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莊天懷用“能聚八方才,敢為天下先”來形容深圳給他留下的印象。他說,服氣但不泄氣、知難但不畏難,晉江要理思路、重籌劃,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包括做好“十三五”規劃和相關產業規劃和配套扶持政策等;要抓改革激活力,加大政企互動,建設有效市場和打造有為政府,簡政放權,形成良好的政企互動;要優環境、補短板,進一步匯聚天下英才,創新人才引進政策,發展中介服務機構。
深圳金融業的發展成功催生了眾多科技型企業,當前正大力發展眾籌。晉江市政協副主席洪元程建議,引導民間資本通過政府監管的眾籌平臺為好項目好企業投資,解決創新型企業融資難,促進民間金融正規化,“晉江民間資本多、投資難;小微企業多、融資難,眾籌可解決‘兩多兩難’問題。同時,晉江每年有大量大學生畢業,也有大量國家專利技術未轉化,大眾創業不缺人才和技術,缺的是資金,眾籌可助力眾創,有效推動新一輪創業潮的涌現。”
一“實”一“虛”兩平臺
轉型升級鋪路石
轉型升級,最關鍵的是依靠創新驅動。深圳之行,學員們感受最深的就是創新,而創新恰恰是晉江較為薄弱的環節。
晉江市委常委陳晉永建議與深圳搭建一批對接平臺。一是政策對接。科技部門要首先出動,利用目前干部掛職的有利優勢,更加密切與深圳科創委的溝通交流,小批次、針對性組織干部去學習取經,重點研究創新方面的政策體系、操作措施;二是活動對接。組建專門團隊,全方位對接深圳各類創新創業活動,把一些創新機構、創新團隊引來晉江辦活動、對接項目;三是產業對接。深圳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5個未來產業,其中有一大批創新型、成長型企業,有的可能剛起步,有的規模還不大,可以引導晉江企業家來對接,與這些成長型企業合作;四是平臺對接。深圳的科研平臺、產學研平臺資源非常多,這也是我們的重點對接對象之一。
學習深圳經驗,關鍵是人才創新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晉江市政府副處級干部黃少偉提出構建“一實一虛”兩個平臺。“一實”即在與哈工大、中科院合作的基礎上,借鑒深圳虛擬大學園的做法,引進更多知名院校及創客團隊,把智能產業園的創新平臺做實做大做強;以龍頭企業的智能化改造、項目引進、示范應用為抓手,構建智能裝備產業鏈體系,形成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一虛”即通過政策引導,通過深圳的人才中介機構或創新載體,探索在深圳組建晉江智庫;借助深圳業已成熟的創業苗圃、創客空間、創客社群等創新服務平臺,主動把晉江的智能化改造需求、項目等在深圳進行推介、對接、孵化,條件成熟再在晉江落地,破解晉江引才難的困局。 (記者 劉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