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了5、6個月時開始對大人吃東西感興趣,常常會盯著看,甚至會伸手要,這時就可以給寶寶添加輔食了。輔食是寶寶從流質食物向固體食物過渡的階段,要掌握基本的方法適時給寶寶添加,幫助其補充所需的營養。
寶寶在5個月左右的時候,看到大人們吃東西,往往會不錯眼珠地盯著大人的嘴巴,同時自己的嘴巴也沒閑著,開始“吧唧吧唧”地附和著大人,甚至會流口水??吹讲妥郎系氖澄镆约安途?,如果距離可以的話,他們會不顧一切地“撲”上去,樣子煞是可愛。
吃,對于正處在飛速生長發育期的嬰兒來說是最重要的,也是擺在媽媽面前的一道難題。輔食其實就是嬰兒的輔助食品,是嬰兒從流質食物向固體食物過渡期的一段嬰兒飲食經歷。那么,輔食究竟何時添加?應該怎樣添加?這都是媽媽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以下把我多年的經驗結合理論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嬰兒為什么一定要吃輔食?
①生理能力達到要求
4個月以上的寶寶,其生理結構以及進食技能開始達到非流食的要求。在這個階段里,嬰兒的口腔生理結構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寶寶的牙床已經開始變硬,舌頭也比剛出生的時候變的窄一些,有一部分寶寶已經開始長出乳牙,胃容量也逐漸增大,消化能力開始增強,具備了能夠消化淀粉類食物的能力。寶寶在大動作方面開始學習坐穩,探索的欲望更加強烈,手部主動參與的能力也逐步加強,我們在這時經常能看到,這個月齡的寶寶如果被抱到桌子前,不論桌面上是否有玩具,他的手指都會比較活躍地摸、抓桌面,并且喜歡把東西送到嘴里。
②生長發育期營養需要
由于母乳中鐵的含量較少(約為0.1~0.2克/100毫升),當寶寶成長到5、6個月時,就不能夠仍然只以母乳為唯一食品了。為了避免發生貧血,這時候應該開始添加含鐵的輔助食品。另外,維生素D幾乎不能通過母乳獲得,所以,也需要額外進行補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曬太陽。
③飲食習慣的建立
輔食添加擴大了嬰兒味覺感受的范圍,可以預防日后孩子出現挑食、偏食和拒食等不良進食行為的發生,同時良好的進食行為訓練,可以為一歲后正確進食均衡膳食打下基礎。
④語言發展的需要
嬰兒長到4—6個月時,添加輔食是促進其咀嚼功能發育的適宜刺激,更重要的是,很多爸爸媽媽沒有意識到吃跟寶寶的智商也是緊密聯系的,日本朝日大學醫學院船越教授有一句名言:“咀嚼能力強的孩子沒有一個是笨蛋”。他的解釋是:人的下巴肌肉與大腦之間有一條“熱線”,咀嚼動作牽動面部表情肌,能增加頭部血液循環,從而使腦細胞獲得充分的氧氣與養分,因而大腦活力得以提高。同時,咀嚼運動對于味覺、嗅覺神經也是一種適時刺激,如此大范圍的刺激作用能增加腦部激素的分泌,促進大腦功能的提高。有專家總結出這樣一個公式:咀嚼力х頻度=大腦功能。
另外,咀嚼還可以起到增進寶寶的視力、健美牙齒之功效。就視力而言,咀嚼通過咬肌運動,增強眼晶體的調節機能,從而使視力發育保持正常。咀嚼時牙齒的運用可以使得牙齒更加堅固。
嬰兒吃輔食對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構音、單詞、短句)也有直接影響,在咀嚼的過程中,跟語言相關的口腔肌肉、臉部肌肉會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吃的每種食物的顏色、形狀、味道等又促進了認知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嬰兒時期適時地添加輔食,是寶寶具體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它不僅僅只具有營養學方面的意義,還會對嬰兒的智能發展、語言發育有著很好的促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