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環灣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提升綜合服務功能的若干意見》●解讀
未來,泉州的地下空間將可以從事購物、醫療、辦公、體育、娛樂等活動,多個“地下城”將讓泉州市民擁有豐富多樣的“地下生活”。此次會議出臺的《關于加強環灣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提升綜合服務功能的若干意見》,提出泉州未來城市發展應當通過加強環灣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提升環灣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推動城市轉型發展,實現建設現代化海灣型大城市的發展目標。
城市交通三年內形成“兩重環城”外環快速路
按照“10、15、30”的城市交通提升要求,即中心城區10分鐘上快速路、15分鐘上高速路,相鄰組團間15分鐘通達,中心城區30分鐘通達規劃區各主要城鎮,加快構筑環灣城市骨架。近期重點推進環灣一環快速路、中心城市“兩重環城”外環快速路、中心城市對外快速通道等幾項主要工程,同時加快環灣二環快速路、百崎大橋、東海大橋前期規劃研究論證工作,爭取三年內形成“兩重環城”外環快速路。
臨漳門環島、洛陽橋頭節點應進行立交化改造,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爭取年底開工建設,并加快刺桐路北拓至洛江惠安西片區通道工程準備工作。
亮點直擊
新機場擬選址大港灣
泉州新機場初步擬選址惠安大港灣,建設規模近期(2025年)設計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30萬噸。
項目已完成選址報告、飛行程序設計等報告送審,廈漳泉城際軌道交通2號線等交通線路也已規劃連接大港灣新機場。下一步,省市還將根據泉州市新機場初步選址及周邊機場建設情況,合理規劃布局機場空港和臨空產業經濟區。
業內人士稱,大港灣具有位置適宜、空域和凈空條件較好、交通配套條件較好、征地拆遷量少、投資量少,對周邊相鄰機場的影響較小等優勢,具備較好的建設條件。
刺桐路將直抵惠安
穿山、越嶺、跨江,全長20.4公里的刺桐路北拓工程,可謂目前泉州建設規模僅次于跨海大橋的道路工程,刺桐路將向北延伸,穿過清源山,跨過洛陽江,直抵惠安西片區高鐵惠安站,與惠安縣規劃縣道310線相接。
該道路的建設,旨在打通市區北部清源山屏障,實現洛江、黃塘、紫山等北部規劃區與市區間的快速交通聯系,是做大泉州中心城市的一條城市快速通道,建成后將成為泉州北部進出市區的快速通道。
臨漳門環島立交化改造
臨漳門環島的交通節點是歷屆兩會的焦點之一,據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泉州將加快中心市區“田”字形快速通道建設,提升中心市區道路通行條件,一些道路主要節點應該實行立交化改造。結合快速路建設進行立交化建設,有助于緩解該環島的交通壓力,讓進出城更暢通。
地下空間東海片區擬建中心地下城
充分重視地下空間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特別注意綜合管線、管廊在地下建設項目中的控制預留。近期重點推進高鐵泉州樞紐站及其南部片區地下綜合體、泉州商城廣場地下空間綜合利用項目、東海行政中心與濱海總部區域中心地下城等幾個主要工程。地下空間開發主要將分為八大用途:地下公共服務混合功能、地下停車功能、地下工業、倉儲功能、地下市政功能、地下通道、綜合管溝、地鐵。
亮點直擊
打造11個地下綜合體
《泉州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的初步設想是:以沿泉州灣城市核心功能區為地下空間發展帶,以東海片區中心、仙石片區中心為雙核,形成2個地下城,同時在公共服務設施集中、開發強度大的各組團中心,打造11個地下綜合體。
根據規劃,泉州地下公共設施將有43個地下商場、2條地下商業街、23個地下文化娛樂設施、24個地下醫療衛生設施、5個地下行政辦公設施、7個地下科研教育設施、11個地下體育休閑設施。其中,2條地下商業街,分別是津淮街-東湖公園約1200米長的溫陵路地下商業街,溫陵北路-泉州九中約千米的津淮街地下商業街。
公共服務重點提升教育醫療設施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促進城市間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強化環灣區域教育、文化、體育等事業,爭取今明兩年完成城東學園、東海學園等新片區基礎設施和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東海分院、泉州市中醫聯合醫院一期等醫療設施建設。
五中高一新生城東上課
隨著部分硬件設施的交付使用,城東學園內泉州五中城東校區今年9月份將迎來第一批864名高一新生。首期投用的包括3棟宿舍樓、3棟教學樓、文化廣場和大操場。新校區正在建設中的3棟教學樓、行政主樓、圖書樓、藝術樓等均已封頂,力爭于明年5月份全部完成。
景觀提升三年內慢線系統成網成環
今年年底前落實“30、40、50”城市景觀工程,即各縣(市、區)每年在環灣沿江主干道沿線建設一處30畝以上的開放綠地廣場,一段綠地率達40%以上的景觀路示范工程,一段沿江快速路兩側各50米以上寬度的景觀帶。中心市區盡快建成慢線系統的山線和水線,爭取三年內慢線系統成網成環,今后新區建設必須同步規劃建設慢線系統,已建區域也應逐步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