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5日訊 “如果目前的按揭產品一律取消的話,房價跌60%、70%完全有可能。”、“中國的經濟如果能把一線城市房價的泡沫擠出來,未來中國經濟才有一個重新穩定發展的10年”、“未來5年、1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是改變‘偽城市化’的方向”……上周六,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被稱為“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學者易憲容,受民生銀行泉州分行邀請,拋出了眾多觀點。在論壇上,易憲容既對過去十年經濟發展的特點進行分析,提出了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之道,同時對未來十年經濟可能出現的走勢進行了判斷。
擠出一線城市房價泡沫 經濟才會有黃金十年
易憲容指出,前十年經濟的一個基點,是用銀行信貸過高的信用杠桿,把一線城市的住房價格提高。
他認為,在過去十年中,銀行信貸大規模增長,從6萬億發展到2012年6月份的35萬億多元。另外,銀行信貸在整個社會中的融資比重,從93%直線下滑到58%,也就是說,不僅銀行信貸快速擴張,股票、企業債券等其他融資方式也快速擴張,而且信貸的過度擴張在短期內可以推動GDP的再增。
“短期內大家都可以看到經濟的發展,但長期來看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如果目前的按揭產品一律取消的話,房價跌60%、70%完全有可能。”易憲容表示。
易憲容談到,近50年來,全世界的金融危機一波接一波,很多是由于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所以中國的經濟如果能把一線城市房價的泡沫擠出來,未來中國經濟才有一個重新穩定發展的10年,而且這種穩定發展的態勢還會比我們想象的穩定得多、快得多。
易憲容還指出,這種經濟穩定發展還會得到其他因素的支出。他指出,據統計,目前中國的居民人均消費是美國的1/15,工資水平是美國居民的1/3,如果居民消費水平整體提高,例如達到美國的一半,國內的GDP數據將會很高。另外,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只是城市居民水平的1/3,如果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接近城市居民的水平,則GDP又有可能翻一倍。
改變“偽城市化” 消費型房地產市場還有很大空間
而在擠出一線城市的房價泡沫后,房地產市場還會有發展空間嗎?
易憲容指出,未來5年、1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是改變“偽城市化”的方向,真真正正讓農民進城,擴大消費型住房需求。
他分析道:“早10年我們的城市化走了一個偏向——‘偽城市化’,這種‘偽城市化’不能真正帶動經濟發展。”他指出,目前國內的城市化比例為51%,但城市戶籍人口比例只有35%,這意味著城市化后,16%的農民流入城市卻未真正成為城市居民,沒有真正進入城市。
“真正地讓農民進城,才能讓中國的經濟邁上新的發展階段。”易憲容分析指出,農民進城就需要大量的住房。目前的限購令有三方面內容,其中一方面是有條件地限制居民購買第二套房。目前城市人口買賣第二套房的需求有多大?假定目前的城市化率為50%,城鎮人口為7億,假定每戶都為3口之家,那么就有2.33億個家庭,假定每個家庭可以購買的住房面積為100平方米,那么住房需求就有233億平方米,而2009年國內住房銷售增長最旺的一年里,住房銷售9億多平方米,也就是說,233億平方米,中國需銷售25年。如果再加上7億農民中有四五億要進城的部分,及中小城鎮中要進入大城市的人口,我國未來的城市化有一個無限大的住房潛在需求。但這種住房需求一定是消費需求,消費型的住房需求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要讓國內的住房市場進入以消費為主導而非投資的市場,進行土地制度改革和戶籍制度等一系列重大的制度改革。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易憲容認為,必須讓農民的土地可以轉讓、可以交易、可以抵押,如果說未來土地制度出現重大變革,中國經濟的變化將有可能發生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一定會比1978年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的沖擊大得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吳秀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