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生活態度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關奶奶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兒子在北京安家落戶之后,把母親也接來同住。但老人堅持不跟兒子一家住在一起,而是要求在另外一個社區的房子里獨住,甚至自己提出住到養老驛站去。“關奶奶的想法就是,我有我自己的晚年生活,跟兒子、媳婦生活在一起,難免互相影響,而且婆媳之間也或多或少地會產生摩擦和矛盾,也會讓兒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王紅梅說,在處理家庭關系上,老人想得非常周到,她一方面和兒子分開住,一方面又擔心街坊鄰居會誤會兒子、兒媳,認為他們不孝,所以隔三差五地也到兒子那邊住幾天,以免鄰居們說閑話。這種生活態度也讓這幾個年輕人很受啟發。
王紅梅說:“在養老機構工作,接觸的老年人更多的還是養兒防老的老思想,特別抗拒到外面住養老院,或者跟兒女分開住,能有關奶奶這種超前意識的算是少數。她的做法兩全其美,也讓我常常思考,等我將來老了,對于晚年生活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關奶奶的做法給我樹立了一個榜樣。”
傾聽老人的嘮叨也是一種服務
壽清惠今年50歲,在天通苑養老驛站服務。驛站附近的王奶奶常叫養老護理員上門幫她搞衛生,壽大姐進門一看,茶幾上一片狼藉,剛想伸手整理,卻立即被老人阻止。“不要動這個,你就幫我把沙發擦干凈就好了!”壽大姐只好按老人的要求幫她擦拭沙發。就是一個不大的雙人沙發,幾下就擦干凈了。但老人卻嫌不夠干凈,要求她再擦一遍。如此反復,來來回回地擦了快兩個小時。
“我想老人不是真的讓我們來搞衛生,她是太寂寞了,想找人聊聊天。”壽大姐干活的時候,老人就站在一邊看著她,嘴里絮絮叨叨地說著同一件事,無限循環。壽大姐已經可以把這個故事從頭到尾地背誦了。壽大姐說,她做了這么多年的養老工作,這樣的老人她見過太多了,也就特別理解。“獨住的老年人寂寞孤獨,需要傾訴,這時候你就要順著她,千萬不要跟她起沖突,她說沒擦干凈,那我就再擦一遍;她說的那個故事,我聽了不下幾十遍,但仍然表現出很感興趣的樣子,附和著老人,讓她覺得自己是被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