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理工學院簡介
閩南理工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創辦的以工學學科為主,兼有理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文學、教育學等多學科,具有獨立頒發高等學歷文憑資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學院創辦于1998年,位于福建泉州石獅市寶蓋山風景區,面積1100多畝。截至2013年,學校有教職工1082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建筑面積45萬多平方米,資產總值12億多元,省級重點學科2個(光學工程、電氣工程)。
閩南理工學院校徽
辦學歷程
1997年9月,石獅興達集團與長春理工大學簽訂了建立產、學、研聯合體的協議。雙方取得共識,決定發揮各自優勢,互惠互補,合作辦學。引進長春理工大學人才,在石獅建立科技園區,組建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和產品生產基地。合作分三步曲:第一步,創辦中、高等院校,培養儲備人才;第二步,開展科學研究,進行中試;第三步,開發科技產品,轉化為生產力。
1998年5月,經省教委批準,興達集團與長春理工大學聯合創辦長興工業學校。同年,教育部朱副部長與福建教育廳王副廳長到該校考察,對學校給予了充分肯定。
1999年元月,學校向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教育廳提出申辦大專院校的請求。福建教育廳在向省政府的請示報告中指出:“石獅興達集團公司與長春光機學院聯合籌辦長興職業技術學院,設置的光電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等應用型專業,填補我省高等職業教育中光電技術專業空白,對推動我省確定的十大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的光電一體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有比較廣泛的前景。”
1999年5月,由福建教育廳牽頭,長興職業技術學院與福建醫科大學聯合辦學,設置了醫學影像和生物醫學兩個專業,填補了福建醫科大學上述兩個專業的空白,并經福建省政府批準,同意籌辦福建長興職業技術學院。
2001年3月,經專家評估并經福建省政府批準,福建長興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泉州光電信息職業學院,重點培養福建亟需的高新技術人才。2001年底正式建院并在省教育廳的重視關懷下,興達集團與長春理工大學合作籌建長春理工大學二級校,培養本科生 。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截至2013年,學校共有教職工1082人,其中專任教師67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的教師205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的369人。學院聘請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王淀佐,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孫傳堯為兼職教授。
系部專業
系部設置
截至2013年,學校設有光電與機電工程系、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信息管理系、經濟與管理系、財務與會計系、土木工程系、服裝與藝術設計系、英語系、體育系、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基礎教研部、實踐教學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等十三個教學單位[1] 。
專業設置
截至2013年,學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力系統方向)、通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與計算科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工程管理、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商務英語、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等25個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與制造、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會計電算化、工商行政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6個專科專業。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3年,學校有省級教育改革試點項目1項;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項,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項;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平臺4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平臺4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省級精品專業2個;省級精品課程4門[1] 。
省級教育改革試點項目: “產學研用聯合培養光機電應用型人才”改革試點(試點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7]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測控技術與儀器、服裝設計與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
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通達集團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服裝工程方向實踐教學基地、經濟與管理實踐教學3S實踐基地、RFID技術實訓中心
省級公共基礎課實驗教學平臺: 機械工程基礎課實驗教學平臺、計算機基礎實驗實驗教學平臺、大學物理基礎課實驗教學平臺、電工電子基礎課實驗教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