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四十年高考作文題型的變遷路徑
從全封閉的“命題作文”或半封閉的“半命題作文”到獨立自主、思想探險的開放性“話題作文”或開放性“材料作文”的轉(zhuǎn)變。后者是在拓展考生的思維疆界,為其噴薄的思維“開閘放流”。這是高考作文從“關(guān)”到“放”的最關(guān)鍵之處,是新時期高考作文題型諸多變化的總樞紐。這種根本性變化,帶動了高考作文在文體、語言表達等諸多方面的積極顯著蛻變,促成考生寫作的“自主”而不是“套作”。
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考作文題型努力趨向新境界:提供考生開放的思維平臺、牽引思維流向的蓬勃釋放。即使是某些變相的命意“材料作文”和命意“話題作文”,也很快扭轉(zhuǎn)方向而引導(dǎo)考生走向多元、自由和真實的新寫作,最后演繹為開放性“材料作文”和開放性“話題作文”。
從同質(zhì)化和感性化的單一文體到自主開放、獨立創(chuàng)新的多元文體。歷史新時期之初《在抓綱治國的日子里》《大治之年氣象新》等“命題作文”必然導(dǎo)致思想的高度同質(zhì)化,諸如此類的記敘文和議論文沒有“思想含量”,唯剩“寫作技巧”或“寫作技術(shù)”;而后者自然形成千人一面、味同嚼蠟的蒼白“套作”。
這樣,夾敘夾議、敘議結(jié)合的記敘文和議論文就成為高考文體的“常態(tài)”。特別是應(yīng)運而生的新文體“評論體”在歷史新時期愈來愈占據(jù)主流地位,充分解放了考生主體的理性思辨力,并借此考察考生相應(yīng)的語言運用能力。
從表淺或共同表達轉(zhuǎn)向基于生活經(jīng)驗和思維積蓄的積極主動和特色化表達。這是歷史新時期考生語言表達上的巨大進步,展示著寫作主體以“積極語用”為特征的語言創(chuàng)造力的顯著提升。作為選拔性考試的語言表達力,是評價考生作文水平的根本標(biāo)準(zhǔn)。由于上述高考作文題型對思維空間的洞開、對文體選擇的自主乃至題目的自擬,促進了考生語用潛在能量的釋放,“以我筆寫我心”的自由度獲得了極大的提高。一個接一個可以信筆游走、疆界無限的作文考題,引導(dǎo)考生個體凸顯自己的思想力和表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