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抵幾十個 決勝人工智能要靠高水平人才
新華網北京5月17日電 中國推動發展人工智能的制度保障格局正在形成。自去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發布以來,科技部啟動重大科技項目,工信部出臺三年行動計劃。近日,教育部發布高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同時,已有近20個省市出臺扶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相關政策陸續出臺讓人工智能科研機構和產業界信心倍增。多位業內專家向新華網表示,抓住人工智能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人才儲備和促進產業規模應用是關鍵,特別是中國需要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人工智能人才隊伍。
政策背后的深遠意義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堪稱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先發優勢的綱領性文件,一經公布相關貫徹落實行動便迅速展開,制度體系的完善為繁榮人工智能產業奠定了基礎。
在國家成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咨詢委員會中,地平線創始人余凱是少數幾位來自高科技企業的成員之一。他認為,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帶動我國人工智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表現為當前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創業氛圍高漲,涌現出一批對標國際的高水平創業公司,創業公司的數量和質量與美國接近。
余凱堅信,未來依托國家在政策措施、專項資金方面的全方位支持,我國人工智能將走上一條自主創新、內生增長的發展道路。
“因為政府的支持,各個企業開始利用AI的能力節能增效,進一步助推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360集團副總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顏水成認為,國家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的政策對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有著積極且正面的影響,可以幫助初創公司更早拿到創業投資基金,同時對于人工智能的落地有很大推動價值。
實際上,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地方政府結合產業實際出臺的不少舉措備受市場歡迎。比如北京、上海和重慶聚焦智能汽車產業發展,率先發布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規定,支持自動駕駛車輛開展相關測試工作,這些頗具針對性的舉措有力支撐了人工智能落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