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繁榮靠規模化應用
產業是否繁榮是檢驗技術的試金石,一般認為,此輪人工智能浪潮延續下去的一大關鍵就是融合實體經濟,在賦能產業中獲得持久生命力。
人工智能已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余凱認為,這為促成人工智能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營造了良好氛圍,帶動像自動駕駛、智能安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新技術新業務模式的涌現,為傳統行業賦能。
余凱建議,應加強人工智能供給側與傳統行業需求側的對接,特別是與物聯網產業的深度融合,發揮政府項目領域先行先試的優勢,率先在汽車、智慧城市等重要領域開展一批重大應用示范工程,推動人工智能落地規模化應用。
工信部發布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從推動產業發展角度出發,提出四方面重點任務,共涉及17個產品或領域,其中就包括當下最為火熱的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語音交互系統、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等智能化產品,這勢必為推動智能產品在經濟社會的集成應用提供支持。
顏水成表示,企業從經濟利益考慮,相對更重視短期的人工智能快速落地。但是很多人工智能相關的基礎能力需要長期持續的研究,這就需要國家從資金方面提供支持,包括人才的培養,為人工智能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按照計劃,今年國家將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指南和項目管理細則,并加快推動重大科技項目實施和開放創新平臺建設,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和應用示范正在加速。(凌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