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對孩子的教育愈發重視,家校共育理念不斷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學,從批作業,到課堂值日保潔,再到監督學生考試,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過程中,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于模糊,家長正在成為一支隨叫隨到的“編外教師”隊伍。
從打掃衛生到監考、陪自習,家長隨叫隨到
“孩子初二了,晚自習三節課,前兩節正常上,最后一節老師在辦公室或者回家,家長輪流值班看學生。這樣合適嗎?”
“我的孩子上小學二年級,現在每次值日,學校要求家長必須陪同,而且明確說最好不要讓老人來。這樣好嗎?”
“孩子今年上六年級,每天老師都發信息給家長安排任務,有時出差幾天,沒給孩子簽字還被老師點名批評。各位也碰到過這種事嗎?”
在“家長幫”等家長聚集的論壇上,類似問題一拋出來,就引起熱烈討論。從中不難發現,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去學校幫孩子值日,替孩子到學校布置教室、打掃衛生,甚至是監考、代班早晚自習等現象廣泛存在。
上不上班聽老板的,下不下班聽老師的。南京一位家長周女士吐槽說:“有次我出差忘了要去學校值日,老師在群里點名批評我。可是我的孩子明明打掃了教室,讓孩子自己勞動又有什么問題?”
南京一名國企中層干部王先生向半月談記者吐槽:2016年孩子在南京某中學上高三的時候,學校要求家長輪流替老師監考。高三年級早自習和晚自習也需要家長輪流到崗。早自習期間,家長在教室幫收作業;晚上七點到九點的晚自習時間,家長需要坐兩個小時班。有的家庭父母沒空,只得由爺爺奶奶上陣。
“當時99%的家長都聽從了學校的指揮,直到后來有家長向媒體投訴,這個規定才被取消。”王先生說,家長們很無奈,希望通過自己的付出,讓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對這種在中小學已普遍存在的現象,我們不能改變,只能去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