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傳統民俗敬天公意義非凡
天公誕雖然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和天公誕有關的傳說,卻反映了積極的反戰思想,強調不同語言文化溝通的重要。
我們當然不必把傳說當真,但是,歷史上漢族從東晉朝至唐朝大規模移入福建時,的確和當地人產生過矛盾;當時的漢兵把他族平民(或甚至以“狼”為圖騰的少數部落)當成畜 生的殺戮行為,的確可能發生過,當然也是違反上天好生之德。
過去的史實,可能會演化成為傳說,傳說背后有些事實的根據。這則傳說,警惕我們,戰爭的可怕與平民的無辜。它也說明,族與族,以及人與人互相接受才能止殺;為了和平,人們主動深入了對方和溝通是很重要。
從正月初一至初四,人們歡度春節。初五,百業經營,俗稱“初五隔開,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谷生日”。初九民間普遍“敬天公”。從子時起,家家戶戶燃放鞭炮,廳堂點燃紅燭燈,曰“天公燈”,祈求今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玉皇大帝是神中的至尊,或稱“玉天大帝”、“玉皇上帝”、“昊天上帝”、“天公祖”、“天帝”、“玉皇”,俗稱“上帝”、“天公”等。“玉皇大帝”居住在天上的玉京,故名之“玉皇”。不但授命人界的天子管轄民眾、還統攝天、地諸神,諸教仙佛都受其令,可謂神中之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玉皇大帝是一尊極為特殊的神祇,是眾神之領袖。玉帝除統領三界十方內外諸天神佛之外,還管理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吉兇禍福。玉皇大帝在漢族民間信仰中是眾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儀式也超越了三清天尊,比一般神明來得隆重。
在臺灣、福建等地,玉皇大帝又被稱做“天公”,所以正月初九的玉皇生日,在閩南話中又被叫做“天公生”。從正月初九午夜零時到當天凌晨四點鐘,都是舉行祭天公的時間。家家戶戶在正廳擺下祭臺,把八仙桌用長凳墊高,稱為“頂桌”,上面供上玉皇大帝的神位以及五果六齋、扎紅繩的面線、清茶3杯。頂桌下有“小桌”,供奉天公的隨從諸神,也擺設五牲、紅龜粿等供品。安排停當后,全家大小個個整肅衣冠,依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然后燒金箔,放爆竹。各家各戶爆竹聲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