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公《閩南四句》
小七哥:正月初九敬天公,保庇家境年年豐,大大小小全健康,財源滾滾路路通。小七嫂:天公伯啊相保庇,保庇家庭萬順利,福星高照猴福氣,順風順水順心意。小寶貝:保庇天氣日日春,入學讀冊考滿分,唱歌跳舞拿冠軍,感恩感恩再感恩。
正月初九拜天公,天公祖相保佑,合家內外大小出入平安,好人好事到身邊,孬人孬事拔一邊,大門開透透錢銀逗逗到,誠心有保佑四面貴人相照應,添福添貴添財氣,日日進金進銀進財寶,四時無災八節有慶,添丁進財好事連連來,囝仔好讀冊好寫字,早出頭早成器,年頭順年尾順四季走好運!
農歷正月初九為玉皇上帝誕辰,那么難道正月初一至初八就沒有天地嗎?傳說各住家的灶神監視其家人的善惡,于農歷二十四日夜晚,上天向玉皇報告,而玉皇上帝于二十五日隨著諸神巡視諸天,并決定人民來年的福禍。因此,一般人就齋戒沐浴并焚香崇拜他。閩南與臺灣地區不少民眾,尤其是鄉村十分崇拜玉皇大帝,對玉皇大帝的普遍敬奉,反映了人們對未知世界的神往和對現實的不滿,以及對神權的敬畏和對不死的追求。
福建臺灣春節拜拜有什么講究 祭祀儀式怎么辦
正月初九為玉皇圣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科儀。
天公生當日也有“安太歲”的儀式,當年生肖沖犯太歲的人便可以到廟中,寫上自己的姓名、年歲,再添一點香油錢,委由廟方負責供奉即可。另有一個安太歲的方法:年初時在家里用平日盛米的米筒圍上紅色片作爐,寫上“太歲星君到此”,再每日供奉即可。
天公生的由來“敬天公”古老傳說
閩南人流傳的一則傳說把“天公生”看得比新年重要,并且對傳說內容作了解釋。
傳說中,在唐朝,黃巢的軍隊曾在新年間從北方到南方(也有人說是宋朝楊宗保,又有人說是唐代開漳圣王陳元光,總之,是傳說!),北方軍隊在遇到服飾與語言不同的福建居民時,由于聽到這些居民自稱是“狼”(閩南音“人”的讀音),而大開殺戒。
面對北方強兵的福建居民,只好紛紛逃到甘蔗園內躲避。一直到北兵弄清楚是怎回事,停止了殺戮。南方的福建人才走出蔗園。
據說,僥幸僅存的福建人便把走出蔗園的日子,即正月初九日,用來補過新年,形成了后來的風俗。在初八晚過后,初九的子時,即是祭神時間。這時,信仰天公的家庭都會準備祭品拜天公。
講究儀式的家庭,會在戶外或在戶內院子里選擇一處沒有遮攔、可以直對天際的空間,用兩張桌子重疊成高壇,又在兩側各放一枝甘蔗,以便朝望天空祭神。祭神的甘蔗須帶葉,以征節節上升甜節節和開枝散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