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集美區出臺糧食扶持政策,讓村民種糧更有底氣。近日,集美區研究通過實施新一輪扶持糧食種植補助實施方案,旨在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種糧基本收益,防止耕地“非糧化”,保障糧食安全和油料供給。
實施方案按照“先種后補,誰種補誰”的原則,補貼對象為集美區轄內直接從事水稻、大豆和花生種植的農民、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企業、社會組織等主體。
其中,在水稻方面,補助標準為同一地塊種植首季補助2000元/畝,滿足條件的,在享受廈門市種植水稻補助與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補助的基礎上,不足2000元的部分,區財政予以補足。第二季種植僅享受市級補助政策,再生稻不重復補助。水稻種植后可申報水稻種植補助,申報截止日期為每年早稻中稻7月20日、晚稻10月15日。
大豆、花生方面,單獨連片種植0.5畝及以上的,每年每畝補助500元,其中大豆、花生在同一地塊輪作的,只補一種作物。大豆、花生種植補助申報截止日期參考水稻種植補助申報截止日期執行。逾期未申報的,視作自動放棄。
集美區種植戶可搜索“智慧天衛”小程序,填寫主體姓名(名稱)、種植作物種類、聯系電話等信息后,步行繞糧食作物種植范圍形成閉合圖上傳,作為糧食補助面積申報材料,但不能視為最終補貼面積,同時不再接受紙質申報材料。對補貼面積核驗公示無意見后,通過農戶一卡通賬號或者企業銀行賬號發放兌現補貼資金。
集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采用資金方式對糧食生產和油料種植主體進行補貼,能夠保障種糧主體的利益,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產能力和糧食油料種植面積產量。
(海西晨報記者 宗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國際沙排巡回賽廈門挑戰賽開賽2025-05-1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