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進行時,孩子在家都做些什么,身在工作崗位的父母是既牽掛又好奇。隨著科技手段的提升,父母對于孩子的看護,也在變換著各種不同的方式。不少父母讓孩子戴上了智能兒童手表,更有家長在家中安裝遠程監控裝置,隨時注視家中的一舉一動。
如此監控孩子,真能讓家長放心嗎?遠程監控安進家庭,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又帶來哪些連鎖反應?
享便利
人手一塊智能手表
打開手機上的智能兒童手表App,孫宇的手機屏幕上,閃著一個碩大的紅色標記。標記的位置,距離孫宇3公里左右,是西城區一家培訓機構的所在地:“我娃在這兒上課外班,待會就得去接她。”
給孩子買第一塊兒童手表,是在三年前,那時孫宇對于智能手表的關注并不多,只記得電視里循環播放的手表廣告。廣告劇情中,一個孩子神色慌張地呼叫著自己的爸爸,兒童手表保護孩子安全的概念,被貫徹得淋漓盡致。
“我娃當時還在上幼兒園,被廣告輪番‘轟炸’后,家里人都說應該買塊戴著。”雖然覺得意義不大,孫宇還是聽從了家人的想法,只不過他并沒讓孩子將手表戴上,而是放在了每天上幼兒園隨身攜帶的書包里:“有兩個想法,一個是怕丟,二來也怕孩子天天擺弄這個不好。”
手表用上一段時間,孫宇嘗到了甜頭,可以隨時知道孩子的動向,偶爾還能用手表與孩子通話,讓他覺得非常方便。
就在去年,孫宇給已上小學的孩子買了第二塊兒童手表。如今的手表功能也越來越全面,定位、通話、拍照一應俱全,乃至還有計步等運動手環的功能。而孫宇用得最多的,還是通話功能。他和孩子約好,上學期間不使用兒童手表的其他功能,而在放學前,他會與孩子通話一次,確定準確的接送時間。
“畢竟只是塊手表,靠它保護孩子并不現實。”孫宇坦言,雖然兒童手表主打的是安全功能,但絕大多數家長最常用的功能,都是通話與監聽。所謂監聽,指的是某些智能手表設置的單向通話功能,即家長可以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啟通話,以便了解孩子的動態。而通話功能,則與普通電話相同。
“這幾天孩子放假,手表用得更多一些,我也會多跟他通話,提醒他按時做作業,聽爺爺奶奶的話。”該不該給孩子佩戴兒童手表,家長群中也討論過多次。孫宇笑稱自己是手表“代言人”,畢竟兒童手表只是新興的電子產品,用好用壞的關鍵在于使用者,“今后孩子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各種電子產品,智能手表算是不錯的起步,總比玩手機強多了。”
如今,不僅是孩子,孫宇還給家中“二老”配上了兒童手表,圖的就是一個方便:“就上個月,我媽去海南旅游,我隨時都能通過手表掌握她的位置,這不是好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