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違規辦學 探索“負面清單”
針對課外培訓市場的亂象,部分地方已出手整頓。去年下半年,上海市教育、工商等部門摸排發現,全市“無證無照”的教育培訓機構有1300余家,部分已進入關停階段。其后,上海又針對民辦培訓機構出臺“一標準兩辦法”,明確規定“嚴禁拔高教學要求、嚴禁加快教學進度、嚴禁增加教學難度”,倡導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
近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也提出,2018年要出臺促進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規范有序發展的意見,探索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和聯合監管機制。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大學教授李穎潔表示,現階段對課外培訓機構的監管主要是從事前許可、廣告宣傳等方面加強規范,查處取締無證無照非法辦學的單位和個人,接下來還應對培訓機構的招生簡章、開設課程、選用教材等實行備案制,加強監管“這口氣”不能松。
民革廣東省委的提案指出,現在相當一部分培訓機構是以文化咨詢公司等名義注冊的,教育部門監管起來難度大。對此,地方政府要統籌協調工商、文化、教育、人社等部門,依法依規進行合力監管。
針對孩子“減負”后多出來的時間和精力,民進上海市委認為,可以在學校增加一些活動課,并設置活動課專職教師的崗位,在辦學經費、師資等方面予以傾斜。同時,加大校外活動機構,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建設,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