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24日報道 西媒稱,美國《情感》雜志22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與喜歡運動或閱讀的同齡人相比,那些花更多時間在移動設備上的青少年“明顯”更加不快樂。
據埃菲社1月22日報道,“為什么如今那些過度沉迷于互聯網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叛逆更少、忍耐力更強、更不快樂以及面對即將到來的成人階段完全束手無策?”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美國州立圣迭戈大學教授瓊·特文格發出這樣的疑問。
報道稱,為了深入研究這一現象,特文格和同事們對一項名為“監測未來”的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了分析,這是一份針對美國逾百萬15至18歲青少年所做的具有代表性的調查問卷。“監測未來”對青少年使用手機、平板和電腦的頻率進行了調查,同時詢問了他們的社交互動情況和整體幸福度狀況。
研究發現,平均而言,在電子設備屏幕前花費更多時間的青少年與那些更喜歡運動、閱讀和進行面對面社交活動的青少年相比明顯更不快樂。
不過,完全不看屏幕也并不能帶來快樂,幸福感最高的青少年每天使用這些電子設備的時間在1小時以內。“使用電子顯示設備與快樂度之間的關系的關鍵在于適度使用。”特文格表示。
報道稱,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人員就對上述人群的情緒走向進行持續觀察,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青少年的整體幸福感與電子顯示設備的蓬勃發展成反比。具體來說,青少年群體對生活的滿意度、自信心和快樂程度在2012年以后開始全面下滑,而在那一年美國人擁有智能手機的比例超過了50%。“2012年至2016年間,青少年生活發生的最大變化是花在電子設備上的時間大大增加以及隨之而來的現實社交活動的減少和睡眠時間的減少。”特文格指出。
研究人員在結論中建議年輕人每天花在電子設備上的時間絕對不要超過2小時,同時將更多的時間花在與友人面對面交流和體育鍛煉上,后兩項活動與提升幸福感存在著緊密的關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