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擔任大學老師是件平常事,但是名牌大學博士去到高中授課卻不常見。
對于26歲就獲得北京大學博士學位的卓峻峭來說,學習和考試,可能是他最擅長的事了,懷揣北大學士和博士學位,成為重慶南開中學化學教師。
卓峻峭在給學生演示化學實驗。
執教一年多來,備課、上課、課后輔導,指導學生參加競賽等,卓峻峭早已熟悉了中學生活節奏,“忙是常態,但內心充實、平和,和同學們在一起很快樂,來南開是正確的選擇。”
快樂 博士生和高中生碰撞思想火花
北大博士執教的課堂,到底有哪些不一般?記者有幸體驗了一番。
在南開中學高一(一)班,一堂化學課正在進行。
“同學們,今天有沒有學化學啊?”一開場,卓峻峭帶著一絲西北口音的普通話就把同學們逗樂了。
“我們老師上課可帥了,光看著他就覺得很幽默。”學生廖心雅說,卓老師的課人氣很高,因為他很懂學生的“梗”。
什么“梗”?廖心雅舉了個例子。一次上課,卓峻峭講到碳酸鈉和鹽酸的分部反應,看到部分同學用迷茫的眼神盯著黑板。于是卓峻峭走到那學生面前,問他:“你最愛吃啥?”“雞腿!”學生沒反應過來,隨口一答。
“鹽酸滴到碳酸鈉里面,眾多碳酸根離子得到一個氫離子,只能反應得到碳酸氫根離子,也就是能吃兩個雞腿的人先吃一個雞腿,只能半飽。相反,如果碳酸鈉滴進鹽酸,就是掉進了雞腿的海洋,迅速反應得到二氧化碳和水。”
“哈哈哈哈……”聽懂了課的學生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一片大笑。那個沒懂的同學,在幾秒后也反應過來,摸著頭和大家一起笑。
廖心雅說,卓老師總是能用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解釋一些復雜的概念,同時,還會趁機秀一下小幽默。
臨近下課,卓老師布置了作業。有意思的是,他留的作業分為必做和選做。“我覺得分層次留作業更有針對性,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選擇做作業,可以讓課后作業的效果更加明顯。”
“維生素C真的有抗氧化功能嗎?”“自來水到底是不是純凈物?”一到下課,卓老師的辦公桌總是人氣很旺,學生們紛紛來問卓老師各種各樣化學問題。
在卓老師才開始教書的時間,每天晚上陪學生上自習,他都會把作業有問題的學生叫到辦公室,單獨輔導。學生們開始以為去辦公室是挨批評,都還有點害怕,結果一接觸,才發現卓老師更多的是鼓勵,學生們也越來越信任他,甚至和他當上“哥們”。
和卓老師走到南開中學的小道上,一男生突然從后方沖上來,拍了一下卓老師的肩膀,“嘿!大佬!走哪兒去?”“還不搞快點,上課要遲到了!”卓老師也拍了一下男生,示意他加快速度。“他們喜歡喊我大佬,說我有這種氣質。”卓老師笑了笑,“和學生在一起,真的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