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大學,一門名為“測繪學概論”的基礎課,由6名院士和4名教授共同講授,已堅持了20年。這門課也因此被稱為“最奢侈的基礎課”。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0.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院士回歸本科課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87.7%的受訪大學生希望自己學校的院士講授基礎課。如果身邊有院士授課,77.8%的受訪大學生會去聽。
受訪者中,00后占4.1%,90后占45.6%,80后占37.0%。居住在一線城市的受訪者占32.8%,二線城市的占47.4%,三四線城市的占16.5%。
55.5%受訪大學生偶爾聽院士授課
李玉是武漢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四年里,他聽過很多院士講授的課程。據他介紹,他所在學校的講座以及黨課中有很多是院士講授的。“我聽說我們專業在研究生期間,會有一部分課程是院士主講,其中包括很多知名的大家。這些課程很受學校重視和學生期待”。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劉凱則很少聽院士授課。“可能和我的專業有關系,我學的是工科,大部分時間都在實驗室和基地做實驗,在校園和課堂內的時間相對少,而且研究生的課程大部分還是導師帶著走。我和院士近距離接觸都是在院士講壇這種大講座上,吸收一些和本專業不同的知識,領略一下名家風采。這種機會本科的時候多一些,研究生后因為時間不足就少了”。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大學生中,28.9%的人經常聽院士授課,55.5%的人偶爾聽,15.7%的人從未聽過。受訪大學生最常聽院士授課的場合是學校組織的相關講座(45.3%),其次是本科教學期間(38.0%),然后是研究生教學期間(36.4%),另外還有校外相關講座(18.3%)等。
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岳琪琪(化名)所在的學院是學校里為數不多的文科類學院。“學院的老師比較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經常會推薦我們聽一些名家講壇,其中有不少是知名院士主講的。雖然院士們專業不盡相同,但是他們總能在課上談及一些深刻的道理,或者用簡單易懂的語言闡釋深奧的話題。我大學這三年聽了很多這種類型的講壇。”她說。
院士回歸本科課堂有什么意義?調查顯示,60.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5.6%的受訪大學生覺得能發現和培養人才,有利于學術方面的傳承;50.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可以傳播前沿的學術理論;42.0%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可以讓學生感受大師的魅力;僅4.1%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是大材小用,院士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劉凱認為,院士授課的益處在于引導學生從更高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從更新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囿于自己的專業和學科。
87.7%受訪大學生希望自己學校的院士講授基礎課
調查顯示,87.7%的受訪大學生希望自己學校的院士講授基礎課,回答非常希望和比較希望的受訪大學生分別占33.7%和54.0%。
“我聽過很多學院組織的院士講壇,不得不承認,院士主講的大部分都很受歡迎,內容豐富,特別有吸引力。另外,雖然院士們講的課題都很深奧,但他們會剖析其中的重點給本科生聽,照顧本科生的知識水平,很容易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李玉說。
劉凱贊成本科多開設院士講壇這種形式的授課,讓院士更近距離接觸本科生。“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同學愿意去聽。”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