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如果身邊有院士授課,77.8%的受訪大學生會去聽,僅10.3%的受訪大學生不會去,11.9%的受訪大學生回答不好說。
“我本科時候聽的院士授課都是幾個專業聯合起來的大課,而且次數比較少。我非常期待研究生的時候可以上院士主講的核心課程。如果有院士講授的、和我專業相關的其他課程,我也很樂意去旁聽。”李玉說。
劉凱告訴記者,他身邊有一些學文科的同學經常去聽院士的講座,有時他也會跟著去。“但因為時間關系,能聽到的課程有限,希望學校能多創造這樣的機會”。
岳琪琪也非常希望自己所在的學院開設院士授課的課程:“這樣的課,翹課的人應該會很少,甚至其他學院的同學也會被吸引來。”
關于院士授課的重點,調查中,32.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院士應注重通識教育,做好本科教學;43.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院士應重點培養尖端人才,做好精英教育;24.1%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院士應兼顧通識教育與尖端人才培養。
“我認為院士也是從一名普通的本科生走過來的,他一定明白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學校就有院士教授本科基礎課,他們授課十幾年如一日。落腳通識教育,做好本科教學,才能為之后研究生教育打好基礎。”李玉說。
院士授課,劉凱認為重點不在于學生能從課堂上學到更多具體知識,而在于學生能因此獲得更寬廣的視角,學習進行更有深度和層次的思考。“因此我認為院士把授課重點放在本科生身上的意義要大于放在研究生身上”。
岳琪琪也認為院士應該回歸本科教育,而不是將全部重心都給研究生。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總體看來,當前本科院校普遍存在重學術研究,輕教育教學的問題。熊丙奇指出,要建立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制度,需要大學回歸教育本位。一方面,國家要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落實和擴大大學的辦學自主權,讓大學形成自身的定位,重視辦學質量和特色;另一方面,大學要建立基于教育和學術的管理評價體系,真正重視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貢獻,這樣大學才會更重視本科教育。“首先所有教授都必須給本科生上課,然后院士給本科生上課才有可能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