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學校家長學生各有考慮
深圳市教育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現在每個學校都配備心理教師,有心理課程,但不是每一個任課老師都有掌控學生心理素質的水平。有時候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學生在承受方式上是不一樣的,所以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負責人坦言,原因歸結于沒有完整的體系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心理教師告訴記者:“一些學校和家長都不斷地增加學生的學習量,除了考試課程學習之外,還安排學生參加如奧數、鋼琴等各種課外培訓,讓學習任務占用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使真正的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充分展開,學生的人格培養、心理健康等方面被忽略,再加上青春期心理的影響,誘發了諸多的中小學生心理問題。”
另外,記者走訪了兩所中學,中學生們明顯對于這樣的話題,有著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初三年級的應同學告訴記者,學校一周會上一節心理課程,“老師講得挺好,讓我更了解自我,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更能發現自身問題。”
“現在講了關于如何適應初中生活,通過老師的講解讓自己心理的壓力減輕了。”初二年級黃同學告訴記者,他們學校也是一周上一節課。他覺得心理課程對他幫助特別大,但他也希望老師講解如何緩解同學矛盾的課程。
雖然有學生對于心理課程的認可較高,但記者采訪了30名中學生,卻有21名學生表示,心理課沒有必要上。
高二的小張自信地告訴記者,他心理很健康,不需要上心理課,“我每次上課都在看別的書”。
“沒必要上,講太多也接受不了,現在要備戰中考。”九年級的小何說,有不少同學班上的心理課都被拿去自習、寫作業和老師講課用了,她認為,說心理的東西太虛,不如節約時間用來做功課。
另外,也有一些學生認為沒有必要上心理課的原因,是認為應該把心理課換成更加實用的像“如何調整心態應對考試”、“如何進行職業規劃”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