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初中階段具體目標
(1)價值體認:積極參加班團隊活動、場館體驗、紅色之旅等,親歷社會實踐,加深有積極意義的價值體驗。能主動分享體驗和感受,與老師、同伴交流思想認識,形成國家認同,熱愛中國共產黨。通過職業體驗活動,發展興趣專長,形成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
(2)責任擔當:觀察周圍的生活環境,圍繞家庭、學校、社區的需要開展服務活動,增強服務意識,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愿意參與學校服務活動,增強服務學校的行動能力;初步形成探究社區問題的意識,愿意參與社區服務,初步形成對自我、學校、社區負責任的態度和社會公德意識,初步具備法治觀念。
(3)問題解決:能關注自然、社會、生活中的現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將問題轉化為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學會運用科學方法開展研究。能主動運用所學知識理解與解決問題,并做出基于證據的解釋,形成基本符合規范的研究報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4)創意物化:運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將一定的想法或創意付諸實踐,通過設計、制作或裝配等,制作和不斷改進較為復雜的制品或用品,發展實踐創新意識和審美意識,提高創意實現能力。通過信息技術的學習實踐,提高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字化產品的設計與制作能力。
3.高中階段具體目標
(1)價值體認:通過自覺參加班團活動、走訪模范人物、研學旅行、職業體驗活動,組織社團活動,深化社會規則體驗、國家認同、文化自信,初步體悟個人成長與職業世界、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增強根據自身興趣專長進行生涯規劃和職業選擇的能力,強化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和感情,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國際視野。
(2)責任擔當:關心他人、社區和社會發展,能持續地參與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關注社區及社會存在的主要問題,熱心參與志愿者活動和公益活動,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和法治觀念,形成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理解并踐行社會公德,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3)問題解決:能對個人感興趣的領域開展廣泛的實踐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問題,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用科學方法開展研究,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及時對研究過程及研究結果進行審視、反思并優化調整,建構基于證據的、具有說服力的解釋,形成比較規范的研究報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4)創意物化:積極參與動手操作實踐,熟練掌握多種操作技能,綜合運用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復雜問題。增強創意設計、動手操作、技術應用和物化能力。形成在實踐操作中學習的意識,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校該做哪些準備?
1、師資配備、場地設施等配置到位
各地和學校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實施所需要的教師、場地設施、網絡資源、經費投入等,進行合理規劃和統籌安排,為所有中小學開齊開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供必要條件。要建立健全指導教師考核激勵、課程實施過程督查、師生安全保障等機制,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
2、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討
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指導綱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可利用資源,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深入研究具體活動內容和方式等,防止用上課方式“教”學生活動,不斷提升課程實施水平。教師培訓部門和教研機構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專兼職教師開展全員培訓,有針對性地組織相關研討活動,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專業支持。
3、推動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管理和指導的機構及專業人員,推動建立校際間及學校與社會相關部門間的協作機制和資源共享平臺,推動實施以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情況為重要內容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并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各學校要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強化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精心組織、整體設計和綜合實施。
教育部支招:教師該如何教?
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要處理好學生自主實踐與教師有效指導的關系。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而應當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教師的指導應貫穿于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