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標準+建章立制+持續改進:質量保障的三和弦
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更是民辦本科院校的生命線。在日趨激烈的競爭面前,唯有保障教學質量才能“保生存,求發展”。質量標準是教學運行和質量監控的依據。民辦本科院校重視質量標準體系建設,深刻認識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質量標準不能照搬精英高等教育的學術型質量標準,而是應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目標和各主要教學環節的具體情況,制定教學質量標準體系。標準體系的建立豐富了學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內涵,為保障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民辦本科院校普遍把質量保障列入學校發展規劃,并分解到各二級教學單位,建立領導聽課、巡查制度,許多學校還建立了問責機制和激勵機制。同時,民辦本科院校積極完善質量保障組織機構,組建專門的質量管理隊伍體系,制定教學質量標準,實施教學質量常態監控,健全信息反饋和改進機制,搭建校內教學狀態數據平臺,建立起系統、科學、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
除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外,教學評估成為民辦本科教育最為重要的外部質量保障手段。“合格評估”作為民辦本科教育質量保障和提升的“導航儀”與“助推器”,為民辦本科教育樹立“地方性、應用型”的合理定位,有效促進民辦本科教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此外,民辦本科院校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數據發布年度本科質量報告,接受政府和社會監督,大大提高了民辦本科教育的教學質量要求,促進了民辦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的信息化。截至2015年11月,96.5%的民辦本科院校已完成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采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