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辦本科教育質量報告》解讀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民辦本科教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迅速發展壯大。截至2016年5月,全國共有本科高校1236所,其中民辦本科高校417所,占比超過三成。民辦本科教育最初僅作為公立高等教育的有益補充,如今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促進了人民群眾上大學愿望的滿足,深刻改變了我國高等教育集中在大城市的結構布局,在我國高等教育邁向普及化的進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需要認識到,我國民辦本科教育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辦學條件和辦學思路上的問題。回顧民辦本科教育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產生一系列疑問:我國民辦本科教育質量究竟如何?民辦本科院校的辦學條件怎么樣?學生、家長和用人單位又是如何評價民辦本科院校?近日,首部《中國民辦本科教育質量報告(2016)》出爐,為我們清晰、全面、客觀地呈現了民辦本科教育發展的成就與不足。
加大投入+充分利用:辦學條件改善的雙管道
由于幾乎不依靠政府財政投入,民辦本科院校的生均教育事業收入僅為1.09萬元,遠低于公辦新建本科院的1.45萬元。但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民辦本科院校生均教學經費支出為3597.9元,明顯高于公辦新建本科院校的3297.8元;民辦本科院校校均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為3026.9萬元,明顯高于公辦新建本科院校的2473.8萬元;民辦本科院校校均實踐教學支出為427.4萬元,同樣高于公辦新建本科院校的409.9萬元。這“一低三高”充分反映了民辦本科院校對辦學質量的重視。近年來,隨著民辦本科院校不斷加大投入,其整體辦學條件迎來了一輪大建設、大發展、大提高,具體體現在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生均藏書量明顯提升,教師隊伍學歷結構明顯改善,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漸成主體,雙師型教師初具規模。統計顯示,從2010年至2015年,民辦本科院校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從14.4平方米提高至15.3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之從4863.3元提高至5760.3元,生均藏書量從77.0冊提高至82.9冊,具有碩士與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比例從47.8%增加至62.7%,35歲以下專任教師所占比例從55.9%下降至51.8%,36-55歲專任教師所占比例從29.7%增加至35.0%,雙師型專任教師比例從20.0%增加至2015年的22.2%。
與此同時,民辦本科院校仍面臨著經費總量不高、渠道來源單一、設施設備不足等現實問題。為克服這一難題,民辦本科院校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上做起了文章。民辦本科院校無論是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實訓場所和實習場所,還是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都明顯低于公辦新建本科院校。盡管如此,民辦本科院校仍然努力擴展實踐教學空間,重視學生實習實訓,優化資源利用效率。統計顯示,民辦本科院校在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實訓場所與實習場所所承擔的實驗教學人時數和實驗教學人次數總體上都優于公辦新建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