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校4名教師被評為高級教師,特別是一位將要退休的歐老師也評上了高級教師,這讓她感到很有成就感和歸屬感。她現在工作積極性更高了,臉上寫滿了自信。”湖南省永順縣芙蓉鎮完全小學教師王云新說起此事,仍抑制不住激動。而在幾年前,這樣的“好事”他簡直無法想象。
這一改變,離不開《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頒布和實施。該計劃頒布兩年來,鄉村教育究竟有哪些改變?鄉村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又有哪些改善?9月15日,《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課題結項報告會在京舉行,首次發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這些問題逐一解答。
2016年12月,受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委托,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承擔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評估課題,評估課題組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數據進行分析,并對浙江、江西、湖南、云南、寧夏5地進行深入調研,收回鄉村教師問卷5300份。《報告》顯示,中央及地方政府多措并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出臺了實施辦法,鄉村教師獲得感大幅度提升,從教意愿更強,工作積極性更高,“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基本形成。“我們發現,鄉村教師現在從教意愿更強、工作積極性更高了。” 課題組組長、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鄔志輝說。
鄉村教師王云新關注的職稱評聘問題在《報告》中也得到體現。《報告》指出,近年來,職稱評聘切實向農村傾斜,評聘條件更加科學合理。全國已有22個省份明確提出,對長期在鄉村任教的在編在崗教師,達到相應職稱條件和資格的,可不受崗位數量限制參加高、中級教師職稱評聘。同時,各地鄉村教師職稱評聘時不作外語成績(外語教師除外)、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更加關注教師的教學實績和教育貢獻。
除職稱評聘傾斜外,鄉村教師生活待遇也全面提高。《報告》指出,廣西、寧夏、青海、四川、甘肅、廣東、浙江等省份擴大了政策的實施范圍。2016年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活補助共投入補助資金44.3億元,比2015年增加了9.9億元,提高了22.8%。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實施縣中,人均月補助標準達到或超過400元的縣占25%,與2015年相比提高了11個百分點。
這一點,甘肅省教育廳副廳長徐宏偉感受尤其深刻,他介紹說,甘肅省將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納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強力推進。在國家實施集中連片貧困縣鄉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基礎上,結合實際需要擴大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發放范圍,將實施范圍從集中連片貧困縣擴展到插花型貧困縣,補助縣區達到75個縣;實施對象由鄉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擴展到鄉村幼兒園教師,5年來共發放生活補助資金超過13億元。為此,2016年甘肅省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發放資金總額在全國22個實施省份中位居第一。
這一系列舉措都旨在讓鄉村教師能“留得住”,但“下得去”的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對此,《報告》指出,各省份鄉村教師補充渠道趨向多元,初始配置質量明顯提高。在“特崗教師”政策的基礎上,省級統籌新機制初步建立,湖北、青海、江西等省份均建立了省級統籌、招聘鄉村教師的補充機制。比如,2016年湖北就統一招聘鄉村教師6477人。
“特崗教師、定向培養的師范生每年都會按需分配到農村學校,他們的到來改變了學校某些課程無師可教的窘境。”湖南省永順縣靈溪三小教師向紹富深有感觸:“我所在的學校,現在每個學科都有一名科班出身的老師去教學。”因為有了科班教師,學生們相繼在全縣的學生書畫、科技比賽獲獎。
“下得去”“留得住”的問題正在逐步改善。針對“教得好”這一問題,《報告》顯示,兩年來,各地培訓力度逐步加大,培訓方式更為多元。甘肅、貴州、浙江、廣西、重慶等省份因地制宜,采取頂崗置換、網絡研修、送教下鄉、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等多樣化培訓模式,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調查顯示,近80%的參訓教師認為培訓效果良好。
湖南省永順縣是評估報告重點調研的縣份之一,該縣教體局局長向琳告訴記者,在縣財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勒緊腰帶保障師訓經費投入,近三年來財政預算安排師訓費近900萬元。“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須有一桶水。教師如果不學習、不培訓,這桶水就會‘蒸發’,變成‘半桶水’甚至枯竭。我們必須多措培優,讓隊伍強起來。”向琳說。
本次報告會既是對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前期成績的總結,也是對實施中期面臨困難和問題的審視和研究。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藍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袁桂林、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范先佐、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王海燕等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出許多建議。
“面對鄉村教師一定要出臺真招、實招、管用的招,要真正回應他們的關切,提升他們的待遇,讓鄉村教師有滿滿的獲得感。”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在會上表示。(中國教師報記者崔斌斌 康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