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一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和實踐平臺,多年來在科學教育領域成績亮眼
近日,福安一中高三學生林展丘正在準備高校特殊類型招生的報名,他的自薦信上又增添了一筆亮眼的履歷。2024年8月,在第3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林展丘和同校高二學生宋連超的項目《智慧守護者:可移動“稻草人”智能化保護與環境監測》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三等獎。
林展丘、宋連超在福安一中科創中心做實驗。
這樣的成績在這所學校不是個例。作為一所縣域中學,多年來,福安一中在科學教育領域成績奪目:學生參加青少年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等賽事獲得全國、省、市獎項67項;物理、化學等學科教師帶領學生們開展自制教具、創新實驗器材開發,目前已申請獲得發明型專利1個、實用新型專利20多個,軟件著作權2項……在“雙減”背景下,學校如何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培養創新人才?
創建科創校本課程群
“靈感來自日常生活。”項目牽頭人林展丘向記者回憶,“高一暑假回老家,爺爺種的菜不是被鳥啄食,就是被野豬拱壞,嘗試了很多驅趕辦法,都收效甚微。我就想,能不能運用在學校科創課上學到的知識,做個能驅趕鳥獸的裝置呢?”開學后,林展丘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創意分享給了同在科創課程班的宋連超,兩人一拍即合。
“我們選修的科創校本課程涉及開源硬件編程,涉及物理、機械、建構、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盡管高一年級主要學習基礎理論知識,但老師們一直鼓勵我們在生活中尋找問題并利用學過的相關知識探究解決辦法。”林展丘說。
“它是一個內部安置了主板芯片、傳感器等元件的樂高模型,我們稱之為‘稻草人’,希望它能像傳統的稻草人那樣發揮驅趕鳥獸的作用。”林展丘介紹道,“稻草人”一旦檢測到鳥獸出現,便會通過頭部發出強光,利用身體上的小音響發出尖銳的爆鳴聲,或者向鳥獸所在的方向移動靠近。在夜間,如果識別到大型野獸,會立即向主人的手機發送信息,以便第二天到現場檢查被破壞的情況。除此之外,“稻草人”還可以監測農田的環境,比如土壤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
“從小學開始,我就對機械興趣濃厚。進入福安一中高中部,發現學校居然有開設相關的校本課程,我立馬報了名。在一周一次的校本課堂上,老師們帶領我們開展項目式學習,將教學融入實踐中。放學后,學校的科創社團教室隨時向學生們開放,而且有老師現場指導。在科創學習中,我們增強了學科融合的思維方式,提升了動手實踐的能力,鍛煉了團結協作的精神。”林展丘說。
2022年,福安一中成立科創中心,中心由藍夢工坊、靜啟空間、智造工坊、塑夢工坊和匠造空間5個活動空間以及一個綜合活動中心組成。學校創建了一套“科技創新”主題校本課程群,包含“從物理到科創”“從化學到科創”“從生活到科創”“從研學到科創”“從創客到科創”等5個子校本課程,課程以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形式開展,力行“做中學、學中做”。在這里,不僅福安一中的學生可以在科學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到了寒暑假,福安市其他中小學的學生也可以來這里感受科學的魅力。
助力科教實驗區建設
“哇,我們的饅頭好松軟!”“這些看著挺大,捏起來有點結實。”2024年,福安市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在福安一中舉辦。活動期間,學生們在福安一中老師占文芳執教的“探秘膨松劑”科普課上動手制作饅頭,體驗酵母、泡打粉和小蘇打等不同膨松劑的作用。
2024年3月,福安市被教育部確認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作為福安市龍頭學校之一,福安一中不僅率先探索創新科學教育模式,還積極發揮領頭羊作用,為福安市開展科學教育實驗區工作探索貢獻力量。
福安一中校長陳雄介紹,福安一中依托5個市級科普工作室,毫無保留地分享科學教育的資源和經驗,積極安排優秀的科技輔導員老師,為一些科學教育薄弱的中小學或鄉村學校帶去形式多樣的趣味科普課:在福安市城北中學,福安一中的科技輔導員帶來“趣玩人工智能”課,學生們沉浸在探索人工智能的熱烈氣氛中;在福安市社口中心小學的“化學小魔法”課堂上,福安一中老師李媛拿出各種化學試劑,展示神奇的化學變化,并邀請學生上臺體驗簡單的化學實驗……
除了送教送培之外,憑借在科學教育領域的卓越實力和良好口碑,福安一中與一些學校建立科教聯盟,攜手組隊培訓學生,在教師們的悉心指導下,各聯盟校的學生們在各類科技比賽中嶄露頭角,收獲了諸多獎項。在數屆福建省青少年創意編程與智能設計比賽中,福安市科技特派員、福安一中科創中心負責人呂少永指導福安市實驗中學的學生在創意編程項目中屢獲佳績。
“未來,學校將關注人工智能、初高中貫通、邏輯思維等培養方向,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科技教育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平臺和學習機會。”陳雄說。
(報業集團記者 張芬 通訊員 吳景華 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