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千計劃”是自治區全面實施教育振興行動、取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突破性進展的重要舉措,即從2014年開始的4年時間里,廣西多渠道籌措1000億元以上資金,新建1000所學校,改擴建一批學校。
今年是“雙千計劃”收官之年。4年來,全區累計投入資金1056.35億元,啟動新建學校1109所,基本解決“入園難”問題,基本消除“超大班額”“大通鋪”等現象。近日,記者在來賓、桂林及相關(自治)縣、區采訪,了解“雙千計劃”實施給當地教育帶來的變化。
大建設,新校舍破解大班額
“去年我們首次招生,招了1100人,今年秋季開學,新生數量下降到了900人左右。”8月21日,來賓市城南初中校長蘭忠兵告訴記者。
這所學校位于來賓市興賓區的城南開發區,附近的樓盤越來越多,入住的居民有增無減,新生怎么反倒少了?答案是:被分流了!投資7600多萬元的城南初中2014年籌建,是來賓市“雙千計劃”中首批建成的初中學校。而今年,該市興賓區城南片區又有兩所初中投入使用。
新學校不斷投入使用,來賓市義務教育“大班額”的難題正在被破解。作為新興城市,興賓區城區常住人口從12萬一下增加到約35萬,“大班額”現象一度相當嚴重,平均班額將近70人,最大班額超過80人。2014年初,結合自治區的“雙千計劃”,來賓市提出了“雙五十計劃”,即投入50億元,新建50所學校和改擴建一批學校。短短兩三年時間,來賓市就把班額下降到55人以內。“到2018年,我們有望解決這個問題。”市教育局局長張雪玲說。預計2018年來賓市區中小學將增加3.36萬個學位,相當于增加了1倍,將全面解決“大班額”問題。
建學校,第一個問題就是錢。來賓市、興賓區的財政都不寬裕,但兩級政府高規格、大手筆運作,分別籌措10億元用于實施城區中小學校的新建和改擴建工作。建設用地的緊缺是計劃實施更大的難題,除了加大征地力度之外,來賓市為新學校建設不惜血本、創新手段,一是將已經出讓的土地回購用于學校建設,二是通過把高中學校外遷,將其位于城區的舊校址用于開辦初中、小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