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剛從益陽救助站回到貴州的15歲女孩楊洋,給救助站和益陽市赫山區金銀山小學的老師打來電話報平安。楊洋說,自己已在老家重新上學,她永遠會記得在益陽生活上學的日子。
出走 不愿和母親乞討女孩離家
5年前,楊洋的父親在益陽南縣南洲鎮一家磚廠打工,母親帶她在南縣街上乞討。因不愿過這樣的日子,楊洋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幸好被南縣南洲派出所民警發現,將她送到了南縣救助站。
在南縣救助站住了十多天后,楊洋被送到益陽市救助站。因為說不出父母真實姓名和家庭地址,救助站無法聯系到楊洋的家人。
根據當年收留楊洋的《南縣救助站求助人員登記表》記錄的情況,她當時10歲,貴州口音,沒有上過學。在“備注”欄還清楚地寫著:“據楊洋講,只知道自己是貴州人,其他一概不知。”
因為楊洋已經到上學年齡,益陽市救助站便將她送到附近的金銀山小學上學,救助站也就成了楊洋的家。救助站副站長王征說,幾年里他們曾多次嘗試為楊洋找家人,與貴州省凱里、銅仁等地的民政局聯系過,但都沒有結果。
尋親 媒體報道聯系上家人
一晃5年過去了,今年春節,楊洋突然對救助站工作人員說,她十分想念貴州老家的奶奶。在她印象中,自己家住鄉下,有山,屋門口是稻田,她與爺爺 奶奶最親近,外公外婆很喜歡她。媽媽偏胖,爸爸比較高,家里有三姊弟,自己是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至于來自哪里,又是怎么到南縣,她都不記 得了。
今年春節過后,貴州媒體記者獲悉楊洋的情況,發起幫楊洋尋親的活動。經多方打聽,終于聯系上了楊洋的父親楊昌益,從而查到了楊洋老家的家庭住址——貴州省臺江縣革一鄉大寨村。
楊昌益介紹,當年楊洋離家出走后,一家人曾到處尋找,找了近20天一無所獲,只好回了老家。這些年來,他們一直在通過多種方式打聽女兒的消息。 2月23日,楊洋的一個堂哥哥從網上看到益陽媒體的報道,一眼便認出了楊洋。全家人立即起程,于2月27日來到益陽救助站與楊洋相見。
2月29日,在準備隨家人回貴州之前,楊洋來到金銀山學校79班,和共同學習生活了四年半的老師和同學道別。當天是學校舉行開學典禮的日子,但79班的同學沒有參加,8點10分,在副校長鄧降中的主持下,同學們開了一個特殊班會歡送楊洋。
離開救助站時,楊洋對工作人員戀戀不舍,哽咽著說:“這里永遠都是我的家,我還會回來的。”(通訊員 何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