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售夢想
趙海平的選擇就是出于夢想。
他承認回國是一個很大的坎兒,家庭是不得不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但他好奇中國龐大數字背后的技術挑戰。阿里巴巴11月11日的單日交易額遠超美國感恩節、“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的線上交易總和。
同樣懷抱夢想的還有李才偉。20年前,他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碩士,與班長劉圣坐著同一架飛機,去了美國同一所大學。與大多數人一樣,他以為自己不會回頭。
如今,他們都降落到了中國。劉圣2010年從硅谷拿到風險投資,在蘇州創辦了一家企業,李才偉則從硅谷搬到杭州,成為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的一名從事風險控制的架構師。
李才偉記得,當年30人的班級有25人赴美留學,劉圣是回國的第一個。他認為這一波回國潮始于2010年。
在2009年他也有過機會回國,但放棄了。他歸咎于自己當初不具備那樣的視野。
很多海歸都后悔了,后悔的不是回國本身,而是回國遲了。
在他的硅谷華人朋友圈中,2001年談論最多的是子女教育等話題,沒人討論回國。2010年有人陸續回國,回國的方式多以外企雇員身份派到中國。再后來,逐漸有人進了BAT,2014年前后出現了回國創業者。
而他本人,自2010年開始,頻頻被中國企業委托的獵頭公司試探。
在硅谷,李才偉曾有4年就職于PayPal。加入螞蟻金服之前,他以為這是中國版的PayPal。但螞蟻金服首席技術官程立告訴他:“我們在全世界范圍內很難找到對標。”
39歲的螞蟻金服人工智能部總監盛子夏認為,他們相當于“PayPal+Visa+富國銀行+嘉信理財+AIG+FICO+Lending Club”。
程立2005年剛到公司時還沒讀完大學,他記得工程師人手一本介紹PayPal的書。如今,令程立“很羞愧”的一件事是,他當年親手設計的支付寶日交易量上限為一億筆。那時每天交易量只有幾萬筆。7年后,他們不得不花了很大力氣去改進。現在每秒就可以處理十幾萬筆。
當李才偉在2013年到來時,他身邊的海歸幾乎為零。3年后,100多名海歸組建了名叫“大圣歸來”的即時通訊群,寓意是神話里西天取經的孫悟空。
“沒有無緣無故的海歸。”螞蟻金服的招聘總監薛暉認為,國外這些人有意愿回國,需要有個場子能夠托住,而他們恰好順應潮流,托住了這樣一股力量。
她形容自己的團隊是一個搬家公司。前些年,把人從北京、上海搬到二線城市杭州,現在是從硅谷、西雅圖搬人。他們與近百家獵頭公司合作,像篦子一樣篩過國外大企業,尋找可以松松土挖過來的人選。
被跨海搬回的人才,屬于美國典型的中產階級。他們大多生于1970年代的中國,在美國積累了相當的財富,住著大房子,生活非常安逸,能看到以后二三十年的樣子,很多人入了美籍,看上去什么都不缺。
薛暉唯一能做的是,向這些人兜售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