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游之路
如同太平洋中一條洄游的魚,趙海平正處于一股清晰的潮流中。從東到西,從西到東。
在2015年,這股潮流攜帶著40多萬條大大小小的魚。它們穿越地球上最廣袤的水域,到太平洋西岸尋找餌料豐富的棲息地和產卵地。
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后打開國門,派出留學生,時任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說,“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
由此發端的留學潮為這個國家形成了龐大的海外人才儲備,到2015年年底,累計有404.21萬人。
人才儲備伴隨著人才逆差。逆差最大的一年,每送出7人留學,才會迎回1名海歸。大量游子羈留海外的問題困擾著中國。
而本世紀以來,中國大陸經歷了史上最大的海歸潮。2000年有38989人出國留學,回國的只有9121人。而在2015年,兩類人分別達到52.37萬和40.91萬。
回國不再是“毅然”行為
到2015年年底,已完成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中,回國的占了八成。
中國的發展模式曾經依靠人口紅利,未來30年,靠的將是人才紅利。
全球最大職場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的服務器,更直觀地觀測到了趨勢。從數據來看,2010年至今,35歲~44歲回國的成熟人才,從只占海歸的6.15%,升到了12%。
在2014年,領英所能觀察到的海歸最集中的還是在外企,3年后,是華為、百度、騰訊這類中國企業。
過去很長一個時期,當一位高級人才選擇回國,輿論往往稱其放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
而現在,人們心態更平等、更開放、更理性。
通過領英招募回國的一個海歸,手握26份工作邀約,最后選擇了一個薪酬不是最高、企業規模也有限的企業。這只能用夢想來解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