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的3名涉案留學生中的章鑫磊,其父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兒子雖然在美國生活已有多年,但因為長期混跡于中國學生圈子,英語其實并不好,而過去一年因為被警方收監,他的英語有了明顯進步”。
說到兒子要面臨長達5年的監禁生活,這位父親對幾年前匆忙送孩子出國留學感到后悔,“當時章鑫磊有個同學要去美國上學,孩子的媽媽建議我們也送他去,說那邊學校不錯,語言不是問題很快能學會,而且教育壓力不大,不像國內死讀書。我們沒有考慮太多,就交給中介辦了,說真的,我們不太懂”。
“孩子出事后國內罵的人很多,很多人說留學生是‘富二代’、‘官二代’,其實并不是這樣,部分人的家庭只能說是中產階層,真正的富家孩子,他們就讀的學校不錯,條件優渥,也有人照顧,比較省心。比較麻煩的還是中產階層,錢不多,事情辦得稀里糊涂,在美國買房子不行,朋友又不多,在那邊沒人照應,這些孩子相對麻煩一些。”這位父親說。
“大多數中國孩子在國內都是父母全包式的養育,從幼兒園開始到高中畢業,孩子的衣食冷暖很少自己考慮,父母唯恐照顧不周,但出國留學,意味著這些保護和管理全部沒有了。處在青春期的小留學生,有父母監管還經常搞得烽煙四起,失去監管之后的狀況可想而知。”北京媽媽“一多”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大多數小留學生到國外后會選擇到寄宿家庭生活,但借住在寄宿家庭同樣問題很多。在國內孩子們被長輩呵護,到了國外要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中獨自生活,這是他們學習和社會相處的第一步。但不得不承認,這方面恰恰是國內教育的缺失;很少有孩子能妥善處理跟寄宿家庭的關系,讓自己的生活和情緒陷入一團亂麻。
“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上。歐美學校和國內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國外學校十分看重你的自主性,公立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向每一個人公平敞開,條件是你要會用,比如選課,從中學開始,學生就要自己選課。掙脫了父母和中國式教育無微不至的管束,學生必須自己決定哪些是必修課,哪些是你將來重點發展的方向,每門課的學分情況如何,全靠自己從各方面獲得信息。”“一多”提到。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另一個主要表現是對時間的管理。沒有了父母的監管,晚睡晚起成了很多孩子的作息常態。“一多”強調,家長如果決定送孩子出國留學,首先需要讓孩子從國內全包式教養中先“斷奶”。一株溫室里栽培的小苗,直接放到風雨里,想讓他茁壯成長,顯然是不現實的。成長中出現的隱患,在孩子未來漫長的人生里隨時可能演變為一場危機。
“如果孩子在國內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在是否送孩子出國留學這件事上,家長要特別審慎。在出國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交流交際能力和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遇到困難要知道怎樣去正確處理,應該向哪些人求助。”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稱。(責任編輯: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