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妹妹瑜伽這個名字也是音譯的,國寶雪繪才是正確的寫法。這種口音奇怪的音譯法,在《森林好小子》中文版中屢見不鮮。比如男二號西多(火堂害),其中文名字來自火堂的日語讀音,同時火堂也是他爺爺創立的黑社會團體名字。作為火堂組預定的第三代組長,少爺西多——不要叫我少爺——的身高被設定為夸張的1米92,比櫻木花道還高。
卡內奇的身高是1米8,西多比他還要高半個頭
除了變形音譯法,臺灣人在翻譯《森林好小子》的人名時,還用了其他幾種意想不到的手法:
偷工減料法。主要用于女性角色。代表人物是瑜伽的閨蜜百合。人家原名是綾小路小百合,為了配合民國政府不許出現日本人名的奇葩規定,硬是摳去一個字,變成了百合。同樣的例子還有卡內奇在山里的妹妹佳惠。她的原名是かえで,寫成漢字是楓,就是松島楓的楓。中文翻譯者的做法是把最后一個平假名去掉,變成了かえ,寫成漢字就成了佳恵,這樣是不是就很中國味了?大概翻譯的人自己都覺太機智了。
自說自話法。給日本人物起個毫不相關的中國名字,這是臺灣老三臺的拿手好戲。在《森林好小子》里有經典案例,那就是只吃鮮花,卻花粉過敏的美型男成大龍。話說翻譯是怎么把原作里的不知火明,聯想到成大龍這三個字的,簡直是中文版《森林好小子》最大的謎團之一。
正確音譯法。《森林好小子》里能正確翻譯名字的例子不多,只有大灰狼福力霸和神經病洛基·羽田。洛基這個名字顯然是在惡搞史泰龍主演的電影《洛基》,就連動畫里的角色自帶BGM,也是電影里經典配樂的變奏。小時候總以為洛基是個美國人,或者是日美混血兒,現在才知道確實是混血兒,可混的是日本和菲律賓——兩個美國爸爸在遠東的乖兒子,難怪整天崇洋媚外。然而殘酷的現實是,洛基的生活極其貧苦(還記得吃不飽飯的那一集嗎),一個人租房子住,每月只有母親打來的三萬日元生活費,還不到日本最低救濟金的一半,怎一個慘字了得。
跟風起名法。那時臺灣的作品譯名都喜歡跟風或者揩油。比如《最終幻想》的臺灣譯名《太空戰士》,蹭的就是熱播電視節目的順風車。還記得八十年代末臺灣的熱門武打電影《好小子》嗎?五年不到拍了十集,可見有多熱門。《森林好小子》這個跟原名渾身不搭界的譯名難免有占便宜的嫌疑,求粉絲前來洗地。
《好小子》講的也是山里爺爺教小孩武功的故事